话本小说网 > 明星同人小说 > 阿程,跳进陷阱就别想出来了哦
本书标签: 明星同人  祺鑫 

母亲的日记

阿程,跳进陷阱就别想出来了哦

咖啡厅角落里,丁妈妈已经等候多时。

马嘉祺推门进去时,一眼就看到了她——坐在最靠窗的位置,面前放着一杯几乎没动过的茶。与上次在校长办公室见面时相比,她看起来憔悴了许多,眼睛下方有明显的黑眼圈,双手紧握着一个褪色的皮质笔记本。

"阿姨好。"马嘉祺轻声问候,在她对面坐下。

丁妈妈抬眼看他,目光复杂。她没有回应问候,而是直入主题:"你知道我为什么反对你和阿程在一起吗?"

马嘉祺没想到开场如此直接,喉结滚动了一下:"因为...我们是同性?"

"不全是。"丁妈妈的手指抚过那本笔记本的封面,"因为我太清楚这条路有多难走了。"

她缓缓打开笔记本,推到马嘉祺面前。泛黄的纸页上,是年轻女孩清秀的字迹:

【1998年9月15日

今天又见到她了。文学社活动上,她穿着白色连衣裙,朗读自己写的诗。我不敢上前搭话,只能假装对书架上的书感兴趣...】

马嘉祺困惑地抬头:"这是..."

"我的日记。"丁妈妈的声音很轻,"大学时期写的。"

马嘉祺继续往下读,渐渐明白了这本日记的特殊之处——它记录了一段与他想象中完全不同的往事。日记中的"她"叫苏雯,是丁妈妈大学时的室友,也是她的...初恋。

【1998年12月24日

圣诞夜,宿舍只剩我们两个人。她突然吻了我。我的世界天旋地转...】

【1999年3月8日

我们在校外租了间小房子。她说等毕业后就一起出国,去能接受我们的地方。我相信了...】

【1999年6月20日

父亲发现了。他打了我一巴掌,说宁可没生过我这个女儿。苏雯被家人连夜接走,连告别都不允许...】

日记到这里中断了几页,再次续写时笔迹变得凌乱而绝望:

【1999年7月15日

听说苏雯被送去国外了。父亲给我安排了相亲,对方是丁叔叔的儿子。我恨他们拆散我们,却又成了他们...】

最后一篇日记的日期是婚礼前一天:

【2000年5月1日

明天就要成为丁太太了。苏雯,如果你能看到这篇日记,请记住——我从未停止爱你。只是...不够勇敢。】

马嘉祺合上日记,胸口发紧。他从未想过,丁妈妈激烈反对的背后,竟隐藏着这样一段往事。

"现在你明白了?"丁妈妈收回日记本,声音微微发抖,"我不是厌恶你们,而是...害怕。害怕阿程会经历我经历过的痛苦。"

马嘉祺沉默片刻,轻声问:"阿姨后来...再见过她吗?"

丁妈妈摇摇头,眼神黯淡:"听说她在加拿大结婚了,过得不错。"她苦笑一下,"我们这一代人,大多数都选择了妥协。"

窗外的阳光斜斜地照进来,落在桌面上,将茶杯的影子拉得很长。马嘉祺突然注意到日记本里夹着一张照片的边角,小心翼翼地抽出来——是两个年轻女孩在校园里的合影,其中一个明显是年轻时的丁妈妈,另一个短发女孩搂着她的肩,笑容灿烂。

"这是..."

"苏雯。"丁妈妈的眼神柔软下来,"唯一一张我们的合照,偷偷保存到现在。"

她将照片翻过来,背面写着一行小字:【给我最爱的小芸,无论在哪里,我的心永远和你在一起。】

马嘉祺的心像被什么东西重重撞了一下。他突然理解了丁妈妈矛盾行为的根源——她反对儿子与马嘉祺的关系,不是因为憎恶,而是出于一种近乎本能的保护欲,害怕儿子重蹈她的覆辙。

"阿姨,"他轻声说,"时代不同了。现在社会对同性恋的接受度越来越高..."

"高到哪去?"丁妈妈打断他,声音突然尖锐起来,"网上那些恶毒的评论你没看到吗?学校里那些闲言碎语你没听到吗?"她的手指紧紧攥着照片,"我每天都在担心阿程会遭遇什么!"

马嘉祺低下头。确实,尽管有不少支持的声音,但偏见和歧视依然无处不在。他和丁程鑫能走到今天,某种程度上是因为幸运——有开明的父亲、逐渐软化的丁爸爸,以及学校里那些站出来支持他们的同学和老师。

但丁妈妈说得对,这远远不够。

"您希望我们怎么做?"马嘉祺直视丁妈妈的眼睛,"分开?"

出乎意料的是,丁妈妈摇了摇头。她疲惫地叹了口气:"如果我说是,你会答应吗?"

"不会。"马嘉祺毫不犹豫地回答,"除非阿程自己决定结束这段关系。"

丁妈妈盯着他看了很久,突然问:"你知道我为什么今天约你出来吗?"

马嘉祺摇头。

"因为阿程。"丁妈妈的声音轻了下来,"自从视频曝光后,他变得...不一样了。更坚定,更快乐,尽管面对那么多非议。"她的眼神复杂,"我从未见过他那样捍卫一样东西,就像...就像那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马嘉祺的心跳加速,手心微微出汗。

"那天他回家,红着眼睛却昂着头说'妈,我爱马嘉祺,就像你当年爱爸爸一样'。"丁妈妈苦笑,"他不知道,我从来没有爱过他爸爸...至少不是那种爱。"

这个坦诚的告白让马嘉祺胸口发紧。他不知该如何回应,只能保持沉默。

"我看了你们的声明。"丁妈妈继续说,"写得很得体,既表达了立场,又保护了隐私。阿程说是你主导写的?"

马嘉祺点点头:"我们一起讨论的。"

"你比他成熟。"丁妈妈评价道,"阿程太冲动,太感情用事。他需要有人帮他把握分寸。"她停顿了一下,"就像...你一直在做的那样。"

马嘉祺惊讶地抬头。这是丁妈妈第一次正面肯定他。

"阿姨..."

"叫我林阿姨吧。"丁妈妈——现在该称她为林阿姨了——轻声说,"我本名叫林芸,结婚后才随夫姓。"

她从包里取出一个小盒子,推到马嘉祺面前:"这个...给阿程。"

马嘉祺打开盒子,里面是一个古旧的铜钥匙扣,上面刻着"W&S"两个字母。

"苏雯送我的二十岁生日礼物。"林阿姨解释道,声音里带着久远的怀念,"'W'是她的姓,'S'是我的名。我们约定好,等有能力了就一起开一家书店,叫'W&S Bookstore'..."

她的手指轻轻抚过钥匙扣,像是在抚摸一段尘封已久的记忆:"年轻时的梦想啊...天真又美好。"

马嘉祺小心地合上盒子:"这么重要的东西,您不亲自给阿程吗?"

林阿姨摇摇头,眼中泛起泪光:"我还需要一些时间...面对他。今天能和你谈这些,已经是我的极限了。"

她站起身,将日记本收回包里,只留下那张合照和钥匙扣:"告诉他...我从未停止爱他。只是..."她的声音哽咽了,"只是需要学习如何用正确的方式爱他。"

马嘉祺也站起来,郑重地点头:"我会的。"

林阿姨最后看了他一眼,眼神中混合着痛苦、挣扎和一丝微弱的希望:"你们...能比我当年更勇敢吗?"

"我们会的。"马嘉祺坚定地承诺。

林阿姨点点头,转身离开。马嘉祺站在原地,看着她瘦削的背影消失在咖啡厅门口,胸口涌上一股复杂的情绪——悲伤、敬意、希望,还有对丁程鑫愈发强烈的思念。

他迫不及待想见到阿程,告诉他这个意想不到的转变。

离开咖啡厅,马嘉祺直接去了丁程鑫家。丁爸爸开的门,见到他时有些惊讶,但很快了然地点点头:"阿程在房间。林芸...不在家。"

马嘉祺谢过他,轻车熟路地来到丁程鑫的房门前,轻轻敲门。

"进来。"丁程鑫的声音闷闷的。

推开门,马嘉祺看到丁程鑫趴在床上,面前摊着几本教科书,但明显心不在焉。见到马嘉祺,他一下子坐起来,眼睛亮了起来:"嘉祺?你怎么来了?"

"有东西给你看。"马嘉祺在他身边坐下,拿出那个小盒子和照片。

丁程鑫好奇地打开盒子,看到钥匙扣时愣了一下:"这是...?"

"你妈妈让我转交给你的。"马嘉祺轻声说,然后讲述了今天下午的会面。

随着故事的展开,丁程鑫的表情从困惑到震惊,最后变成难以言喻的复杂。他小心地捧着钥匙扣,像是捧着什么易碎的珍宝。

"所以妈妈她...也有过这样的感情?"他轻声问,声音微微发抖。

马嘉祺点点头,将照片递给他:"这是她和...那个女孩的合照。"

丁程鑫凝视着照片上年轻的母亲,眼中渐渐泛起泪光:"她一定很痛苦...被迫和爱的人分开,嫁给不爱的人..."

马嘉祺轻轻搂住他的肩膀:"但她今天把这么珍贵的东西交给你,是想告诉你...她理解,也在学着接受。"

丁程鑫靠在他肩上,沉默了很久。夕阳透过窗户洒进来,将两人笼罩在一片金色的光晕中。

"嘉祺,"丁程鑫突然说,"我们一定要比他们勇敢。"

马嘉祺吻了吻他的发顶:"我们会的。"

丁程鑫坐直身体,擦干眼泪,露出一个坚定的微笑:"我要亲自谢谢妈妈。不管她需要多少时间准备面对我,我都会等她。"

就在这时,丁程鑫的目光落在床头柜上的一张小纸片上——似乎是日记本里掉出来的。他好奇地拿起来,脸色突然变了。

"怎么了?"马嘉祺问。

丁程鑫将纸片递给他:"你看..."

那是一张剪报,日期是两个月前,报道的是马嘉祺获得全国物理竞赛一等奖的消息。剪报背面是熟悉的字迹——林阿姨的笔记:

【嘉祺又得奖了。阿程说得对,他确实很优秀...】

马嘉祺的心猛地一跳。原来林阿姨一直在关注他,甚至收集关于他的新闻。

丁程鑫的眼睛亮了起来:"她其实...没有表面上那么讨厌你。"

马嘉祺微笑着点头:"看来是的。"

两人相视一笑,在这个阳光温暖的傍晚,仿佛看到了一扇新的大门正在缓缓打开——那扇门后,是他们都渴望的,被家人完全接纳的未来。

---

作者接下来故事可能会沿着这些方向发展:

作者隐藏的支持网络:陈昊带领校内几位同样隐藏性向的学生秘密组建支持小组,他们各自掌握的资源和信息将在关键时刻为马程二人提供意想不到的帮助,而校长年轻时保护同性恋学生的事迹也将浮出水面。

作者三家人的历史纠葛:林阳即将从加拿大回国探亲的消息震动三个家庭,他与马父、丁母三人时隔二十年的重逢将揭开更多不为人知的往事,而林小雨的真实动机也将彻底曝光。

作者公开演讲的挑战:马嘉祺被推荐在全市高中生论坛上发表关于多元性别的演讲,而台下坐着的不仅有教育界人士,还有专程前来"考察"的丁程鑫母亲,这次演讲将成为两人关系获得社会认可的关键转折点。

作者啦啦家人们要完结啦,吼吼吼~

上一章 彩虹桥的背后 阿程,跳进陷阱就别想出来了哦最新章节 下一章 我们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