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展示了令人惊叹的平衡技能,能把一枚硬币立在指尖上并保持数分钟不倒。
轮到杨梦怡时,她犹豫了一下,然后开口背诵起一首并不著名的古诗,声音虽轻但咬字清晰,末了她补充道:"我能背诵三百首不常见的古诗词。"
苏雨晴则展示了一个奇特的技能:她能够用舌头打结樱桃梗。这个看似幼稚的表演引发了大家的笑声,就连一直冷着脸的陈佳也忍不住弯了嘴角。
活动结束后,林老师请大家分享各自的感受。杨梦怡本想保持沉默,但看到其他人都真诚地分享着,她也小声说道:"我感觉...挺有趣的,看到大家都有些特别的技能。"
离开时,对杨梦怡而言,这三个小时并没有想象中煎熬。周茹在门口接她时问道:"感觉怎么样?下次还去吗?"
杨梦怡沉思片刻,点了点头。
接下来的两周,杨梦怡逐渐适应了"心灵花园"的节奏。每周三次的活动各有侧重:周一是轻松互动,周三是情绪分享,周五则是技能培养。组里的成员也渐渐向她敞开心扉,除了那个看书女孩苏雨晴,她总是安静地坐在角落,很少主动与人交流。
一天,活动结束后,杨梦怡意外地发现苏雨晴落下了她那本厚厚的书。出于好奇,她翻开扉页,发现那是一本关于古代文学的研究著作,扉页上工整地写着苏雨晴的名字,旁边还有一行小字:"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下一次活动前,杨梦怡特意早到了一些,果然看到苏雨晴独自坐在那里看书。
"这是你的书吧?上次落下了。"杨梦怡将书递给她,犹豫了一下又补充道,"你是中国社科院的?"
苏雨晴接过书,眼里闪过一丝惊讶:"谢谢。是的,我在那里读博士后。"
"我是北大中文系毕业的。"杨梦怡不知为何要强调这一点,话一出口就后悔了。
苏雨晴的眼睛亮了起来:"真的吗?我的导师是北大毕业的,王德明教授,你认识吗?"
"王教授!"杨梦怡惊讶道,"他是我的博士导师!"
两人很快发现,她们不仅师出同门,研究方向也颇为接近,都专注于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苏雨晴仿佛找到了知音,滔滔不绝地讲起自己的研究,杨梦怡也打开了话匣子,两人竟聊到活动开始都没注意。
林老师欣慰地看着这一幕,没有打断她们,而是调整了当天的活动安排,让小组分成两人一组进行深入交流。
从那天起,杨梦怡和苏雨晴结成了这个小组里最亲密的朋友。令杨梦怡惊讶的是,这个看起来文静内敛、在学术道路上颇有成就的女孩,竟然也有着难以启齿的心理困境。
"我患有严重的社交焦虑症。"苏雨晴在一次活动后的咖啡馆里对杨梦怡坦白,"我可以在学术会议上侃侃而谈,但生活中的社交却让我恐惧。甚至去超市买东西都会紧张得手心出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