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的候机大厅里,广播声此起彼伏,人潮涌动。知言站在登机口前,微微仰头看着送行的少年们,嘴角扬起一个浅浅的弧度。“我走了,你们照顾好自己,等下次我再来看你们。”她的声音轻快又带着点不舍,右手高高举起挥动着。
“知言姐姐再见!”丸井文太的声音格外响亮,他把手举得几乎要碰到天花板,用力地挥舞着。其他几人也不甘示弱,纷纷抬起手臂,动作各异却同样认真地向她告别。知言的目光在他们脸上一一扫过,少年们或笑或闹的表情渐渐模糊,直到她的身影被熙攘的人群彻底吞没。送行的少年们依旧站在原地,目送良久,才缓缓放下手。
四个小时的飞行转瞬即逝。飞机刚刚停稳,知言从座位上起身,一边往外走,一边掏手机,拨通那个熟悉的号码:“我下飞机了,你人在哪里?”电话那头很快传来低沉的男声:“南站口,三号。”知言收起手机,拉着行李箱快步出站。
一眼就看见了知西同——他穿着一身剪裁得体的黑色大衣,内搭白衬衫,袖口微微挽起,黑色长裤勾勒出修长的身形,墨镜下遮掩不住的冷峻目光正扫视着人群。
“西同!”知言的眼睛一亮,忍不住叫出了声。几乎是同时,知西同也摘下墨镜,喊了一声“言言!”两人几乎是同时跑向对方,脚步急促而坚定。知西同拦腰抱起知言,旋转了几圈,才把人放下来。
后备箱“咔哒”一声开启,知西同接过知言的行李箱放进去,动作熟练而自然。知言拉开车门坐进副驾驶,知西同一边发动车子一边偏头看她,嗓音低沉:“你的野外采摘许可证下来了,可以合法合规地野外采摘了。”
知言闻言,眼睛弯成了月牙:“帮我谢谢老师们。”
她嘴里的“老师们”指的是农学院和医学院的几位教授,他们在植物学和医学领域堪称泰斗。
教授们既欣赏她的天赋,又为她担忧不已。
知言不过是个十五六岁的孩子,却已经研制出一种能让植物茁壮成长并提升营养价值的营养液——只需给植物注射一点,就能让它们焕发出惊人的生机。
但教授们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十五六岁的孩子,独自跑到野外,谁能不担心?可惜知言根本劝不动,她向来我行我素,只答应了保证自己的安全,否则连这趟都出不了门。
有钱有闲的知言,就这样踏上了自己的野外采摘之旅,第一站便是东北长白山。关于长白山的传说多如牛毛,五仙的故事、天池的神秘、还有那传闻中的巨骸,都让它充满了未知的魅力。但对于知言来说,这里不过是她的新起点而已。
长白山的风雪凛冽,知言却游刃有余。她不像普通人,可以长时间不吃不喝、不眠不休。但赶山人的热情却让她有些招架不住。
一位穿着花棉袄的大娘迎面走来,见知言手里提着几条小臂长的大鱼,连忙招呼:“闺女你回来了,快快快!这天怪冻人的,快进屋暖和暖和!”大娘的嗓门洪亮,语气热络得让人无法拒绝。
这是知言租住的旅馆,来往的人都很热情。
屋子里已有几个人围坐在炉边取暖,见知言进来,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尤其是她手中的鱼,更是吸引了一个三十来岁的大叔。他凑近几步,盯着鱼看了半天,忍不住问道:“妹子,这鱼哪儿钓的?这么大!”
知言对这个人有点印象,平日喜欢喂鱼,带的渔具挺齐全的却很少真正钓到什么。她随口答道:“山里头有个野湖,里面的鱼不少,下次咱们一起。”大叔听了立刻笑开了花:“那敢情好!咱俩一块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