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学院"的奠基仪式定在了阿扎村最美的季节。四月的风里飘着油菜花的香气,山坡上的野樱花开得正盛,远远望去像一片粉色的云霞落在绿色的海洋上。五虎将站在临时搭建的主席台上,看着台下挤得满满当当的村民、孩子和志愿者,每个人的心里都涌动着说不出的感动。
一、泥土里的种子
奠基仪式比想象中简单得多。没有鲜花红毯,没有领导致辞,有的只是孩子们亲手制作的手工礼物——用竹子编的小风铃、用彩泥捏的学院模型、用废布料拼贴的"星辰"图案。苏星宇捧着这些礼物,突然想起五年前第一次来阿扎村时,孩子们怯生生递过来的那幅皱巴巴的画。
"第一块奠基石应该由孩子们来放。"林初暖提议道。她牵着两个当地孩子走上前,一个是当年在粮仓画壁画的陈默班上的阿杰,一个是总爱问"为什么星星不会掉下来"的小姑娘阿依。
当两个孩子小心翼翼地把刻着"星辰学院"四个字的石碑埋进土里时,全场响起了掌声。苏星宇注意到,阿杰的眼里闪着泪光,而阿依则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蹲在刚埋好的石碑前用树枝划拉着泥土,仿佛在写什么秘密。
"这块土地会记住今天的每一个瞬间,"陆知野轻声说,"就像艺术会记住每一个真诚的灵魂。"
二、第一堂课
奠基仪式后的第二天,"星辰学院"的第一堂课就在山坡上的老粮仓开始了。说是课堂,其实就是一块被清理出来的空地,几张从村里借来的桌椅,还有孩子们从家里带来的小板凳。陈默站在临时搭建的讲台上,手里拿着一叠泛黄的纸——那是他整理的"阿扎村艺术档案"。
"今天我们不上课,"陈默宣布,"我们来'采访'村子里的老人,收集民间故事和传说。"他顿了顿,"记住,这不是作业,而是我们共同的创作素材。"
孩子们欢呼着跑散开来。阿杰拉着阿依的手,直奔住在村头的百岁老人阿婆家。苏星宇悄悄跟在他们后面,想看看这个"课堂"会如何发展。
"阿婆,您能给我们讲讲'星星湖'的故事吗?"阿杰开门见山。
阿婆眯起眼睛,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我们村后面的湖啊,夜里会发光,像星星落进了水里..."
随着阿婆的讲述,苏星宇惊讶地发现,这个传说里竟包含着完整的生态系统知识——关于候鸟迁徙、水源保护,甚至是古老的农耕历法。更让他震撼的是,孩子们不仅认真记录,还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想象。
"如果星星掉进湖里,会变成鱼吗?"阿依突然问。
阿婆笑了:"傻丫头,星星掉进湖里,就变成了我们阿扎村的每一个人啊。"
这堂"课"结束时,孩子们已经收集了七八个民间故事,画满了三个笔记本的速写。陈默告诉苏星宇,这样的"田野课堂"会成为学院的常规课程——"艺术不是关在教室里学的,而是在生活中长出来的。"
三、建造中的学院
随着奠基仪式的结束,"星辰学院"的建设正式开始。与普通学校不同,这里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凝聚着参与者的汗水。五虎将决定采用"参与式建造"的方式——村民、孩子和志愿者一起动手,既是建设者,也是设计者。
"看那边!"林初暖指着忙碌的工地,兴奋地对苏星宇说,"那个木工坊是村民和建筑系学生一起设计的,屋顶的曲线灵感来自晒谷架;美术教室的窗户是孩子们画的,每扇都不一样..."
苏星宇注意到,工地的一角有个特别的区域——那是孩子们自己搭建的"迷你学院"。用竹竿做框架,稻草铺屋顶,虽然简陋,却五脏俱全:最里面是"故事角",堆满了收集来的民间故事书;中间是"创作区",几个孩子正趴在地上画壁画;角落里还有个"展览空间",展示着他们收集的老物件。
"这是他们的'梦想学院',"陈默解释道,"我们决定把这里保留下来,作为学院的精神地标。"
最让苏星宇感动的是,建造过程中孩子们展现出的创造力。他们用废旧轮胎做花盆,用竹筒做乐器,甚至把拆旧的课桌椅改造成雕塑。艺术在这里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技能,而是解决问题的智慧。
四、意外的访客
就在学院建设如火如荼时,一个意想不到的访客来到了工地——国际建筑大师安藤忠雄的中国助手。他此行的目的是拍摄一部关于"乡土建筑创新"的纪录片,偶然听说了"星辰学院"的故事。
"这太不可思议了,"助手一边拍摄一边感叹,"你们把艺术教育、文化传承和社区建设完美结合在了一起。"他提出要把学院的建设过程纳入纪录片,甚至邀请安藤先生亲自来考察。
这个消息让整个团队既惊喜又忐忑。周默第一个表示担忧:"国际关注可能会打乱我们的节奏,而且......"他犹豫了一下,"我们担心学院会变成'样板工程',失去原本的纯粹性。"
经过激烈讨论,五虎将最终达成共识:开放合作,但坚守初心。苏星宇在给安藤团队的回复中写道:"我们欢迎任何形式的交流,但'星辰学院'的根本目标不会改变——培养扎根乡村的艺术人才,让艺术真正服务于社区发展。"
五、夏至庆典
学院建设期间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夏至。按照当地习俗,这一天要举行"火把节",村民们会点燃火把绕村游行,祈求丰收和平安。今年有些不同——"星辰学院"决定举办首届"夏至艺术节",把传统节日变成全村的艺术庆典。
筹备工作热火朝天地展开了。孩子们负责设计火把图案,村民们准备传统美食,志愿者们策划互动工作坊。最引人注目的是"星空画布"项目——用收集来的旧衣物、碎布料拼贴出一幅巨大的星空图,计划在艺术节当晚点燃。
"这是个危险的想法!"许南风听到后立即反对,"布料易燃,万一......"
"所以我们准备了替代方案,"林初暖笑着拿出设计图,"真正的'星空画布'是用发光材料制作的,安全又环保。但这个想法本身来自孩子们,我们不想打击他们的热情。"
最终折中的方案是:同时制作两种"星空画布",传统的布料版本作为艺术品保留,发光版本用于实际表演。这个决定让孩子们既兴奋又自豪——他们的创意得到了尊重,安全也得到了保障。
夏至当晚,整个阿扎村变成了光的海洋。传统的火把游行后,孩子们点亮了"星空画布",整个山坡顿时如同坠入了银河。最动人的一幕发生在艺术节尾声——阿杰和阿依带领全场围着"梦想学院"唱起了古老的歌谣,歌声中,五虎将悄悄在学院门口种下了一棵树苗。
"这是'星辰学院'的第一棵树,"苏星宇对身旁的团队说,"它会和学院一起长大,见证更多孩子的成长。"
月光下,树苗的影子轻轻摇曳,就像那些刚刚萌芽的艺术梦想,脆弱却充满力量。五虎将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如何让这所特殊的学院持续运转?如何让艺术教育真正改变乡村的面貌?但此刻,看着欢笑的人群和闪烁的星光,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这一切,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