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写写勿上升小孩!勿上升小孩!!勿上升小孩!!!#左邓
一、纽约雪与重庆雾
左航在肯尼迪机场落地时,纽约正下着2018年的第一场雪。行李箱滚轮碾过结冰的路面,他下意识摸向口袋——那里本该有邓佳鑫塞的暖宝宝,现在只剩张皱巴巴的单程机票。三年前在重庆北站,邓佳鑫把画具箱抱在怀里,睫毛上凝着雾水:"左航,我们到此为止吧。"
那时左航刚拿到伯克利的全额奖学金,而邓佳鑫的油画《雾都少年》刚入选全国青年美展。争吵在深夜的长江索道上爆发,左航说"跟我去美国",邓佳鑫却指着江面倒影:"我的画离不开重庆的水汽。"缆车到站的提示音像把刀,切断了左航没说完的"我等你"。
纽约的日子被编曲软件和爵士酒吧填满。左航在唐人街吃到麻辣小面时会愣神,耳机里循环的《重庆森林》伴奏,副歌处总空着本该邓佳鑫唱的和声。他给邓佳鑫发过三封邮件:第一封说"曼哈顿的雪像你画的钛白",第二封附了张布鲁克林大桥的照片,第三封写了句"我想你",却始终没按下发送键。
二、未完成的画布与意外的展览
邓佳鑫在黄桷坪的画室里挂了块黑板,上面用粉笔写着左航的航班号——那串数字被擦了又写,直到粉笔灰积成薄霜。他的毕业创作《时差》铺满整面墙:左边是纽约凌晨四点的地铁,右边是重庆破晓的轮渡,中间用钛白颜料画着道裂开的银河。导师指着画布叹气:"你这道裂缝,把时空都撕裂了。"
2021年春天,邓佳鑫接到个国际艺术展的邀约。策展人在邮件里说:"有位纽约的音乐人也提交了作品,你们的主题似乎有种奇妙的呼应。"开展前夜,邓佳鑫在布展现场看到件装置艺术——由数百个时区钟表组成的矩阵,每块表盘都停在重庆时间,中央悬着支录音笔,播放着模糊的川江号子。作者署名处写着:Z.HANG。
开幕式当晚,邓佳鑫在《时差》前遇到左航。他比三年前高了些,卫衣帽子压得很低,手里攥着顶绣着"雾都"的棒球帽——那是邓佳鑫十八岁生日送他的。左航先开了口,声音比记忆里沉:"你的裂缝,我用钟声补上了。"邓佳鑫摸向画布边缘,那里不知何时多了行极小的字:"所有时差,都是为了重逢的精准。"
三、嘉陵江的倒影与布鲁克林的桥
展览结束后,左航跟着邓佳鑫回了重庆。在十八梯的老巷口,邓佳鑫突然停下脚步:"当年你说要带我去看海,现在还作数吗?"左航愣了两秒,从背包里掏出本护照,签证页上贴着丹麦的往返签——那是他2019年就办好的,每次续签都怕错过邓佳鑫可能出现的日期。
他们在深秋去了冰岛。当极光在夜空划出绿绸带时,左航把录音笔塞进邓佳鑫手里。里面是首未完成的歌,前奏是重庆的轻轨报站声,副歌混着纽约的地铁噪音,最后十秒是左航的独白:"我在每个时区的零点等你,直到听见嘉陵江的雾漫过布鲁克林大桥。"邓佳鑫笑着抹泪,极光的绿映在他瞳孔里,像极了画室黑板上未擦净的粉笔痕。
今年春天,左航在鹅岭二厂开了间音乐工作室。玻璃门上贴着张合照:邓佳鑫在画架前回头笑,左航抱着吉他站在他身后,背景是重庆的层层叠叠的 rooftops。工作室最里面挂着那幅《时差》,裂缝处被左航用吉他弦拼成了座桥,桥下写着行小字:"所有离别都是时空打的哑谜,而爱能破译所有经度与纬度。"
昨夜邓佳鑫画完最后笔,左航把热可可递到他手边。窗外的轻轨穿过李子坝,灯光在江面拉出银线。邓佳鑫突然指着画说:"你看,纽约的雪和重庆的雾在银河里相遇了。"左航低头吻他发顶,薄荷味的洗发水香混着颜料味,像极了那年便利店屋檐下,被雨声放大的心跳。
嘉陵江的水仍在流淌,而这次,时差不再是距离。当纽约的钟声敲响十二点,重庆的晨雾正漫过千厮门大桥,两座城市的月光在他们交握的掌心,碎成了重逢的银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