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伸出手,张敬东犹豫了一下,还是握了上去。在那一刻,一个危险的联盟正式形成。
离开餐厅后,徐全驱车前往码头。夜色中,海浪拍打着礁石,发出沉闷的响声。他站在防波堤上,点燃一支烟,任海风吹拂着他的短发。
从一个码头搬运工到今天,他已经跨越了常人难以想象的鸿沟。但徐全知道,这仅仅是开始。真正的棋局才刚刚布下第一枚棋子。
老刘的车开过来,停在他身后。车窗摇下,露出老刘忧心忡忡的脸:"全子,我听说你今天见了张敬东?"
徐全转过身,脸上的笑容让老刘心头一紧:"对,见了。怎么,有问题?"
"你...你别惹这种大人物啊。"老刘苦口婆心,"咱们赚点小钱就行了,何必..."
"小钱?"徐全冷笑一声,"老刘,你知道码头扩建项目多大吗?十个亿。咱们只要拿到30%,就是三个亿。这还是小钱?"
老刘脸色发白:"可是...可是那是政府项目,咱们怎么..."
"怎么就不能参与了?"徐全打断他,"那些所谓的企业家,哪个不是从泥坑里爬出来的?他们可以,为什么我不行?"
老刘欲言又止。沉默片刻后,他小心翼翼地问:"你...你准备怎么做?"
徐全深吸一口气,望着远处的海面:"第一步,成立一家正规建筑公司。第二步,拿到码头扩建的分包权。第三步,借着这个项目洗白我们之前的所有灰色收入。"
老刘惊讶地看着他:"你...你早就想好了?"
"从踏进这个码头的第一天起,"徐全的眼睛在夜色中闪闪发光,"我就知道自己不会一辈子搬箱子。"
两天后,徐全注册成立了"宁波海岸建设有限公司",挂靠在老刘的水产企业下,开始运作。与此同时,一份所谓的"技术标书"通过张敬东之手,悄悄进入了评标委员会的视野。
徐全没有告诉老刘的是,他已经开始在幕后布局,逐步稀释老刘在新公司中的股份,同时拉拢更多的政府关系。在他的棋盘上,老刘不过是一枚可以随时牺牲的卒子。
一周后,码头扩建项目的预选名单公布,"宁波海岸建设有限公司"赫然在列。当徐全拿到这个消息时,他平静地喝了一口茶,脸上没有丝毫波动,仿佛这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4、血债血偿
月落日升,转眼到了初夏。海风裹挟着咸腥的气息,吹拂着宁波港口。徐全的"海岸建设公司"办公室已经从码头边的几间破旧平房,搬进了开发区的一栋小型办公楼。公司员工从最初的几个人迅速扩展到上百人,大部分是工程师和管理人员,还有一些特殊的"安保人员"。
这天下午,阳光明媚,徐全正在办公室翻阅设计图纸。办公室门被推开,老刘神色慌张地闯了进来。
"出事了!出大事了!"老刘一屁股坐在沙发上,额头上沁出汗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