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为您继续创作这个甜蜜故事的第16个特别番外篇!这次将聚焦于温旎和简予琛如何应对三个女儿同时生病的挑战,展现他们不同的育儿风格如何在危机中互补。
以下是第16个特别番外"三个宝贝同时生病"的完整章节剧情:
#章节概要:
- **突发危机**:三个女儿同时高烧,家庭医生确诊为传染性流感,温旎和简予琛不得不放下工作紧急回家照顾孩子,两人截然不同的应对方式立刻显现冲突。
- **风格碰撞**:简予琛建立电子表格记录每个孩子的体温、用药时间,甚至水分摄入量;温旎则主张拥抱和情感安抚比精确用药更重要,两人在孩子面前争执起来。
- **情绪爆发**:在照顾孩子的第三天凌晨,极度疲惫的温旎情绪崩溃,指责简予琛把育儿当作商业项目管理,简予琛罕见地沉默不语后离开房间。
- **秘密发现**:温旎在整理药品时意外发现简予琛儿时的医疗记录,了解到他曾因父母忙于工作而在医院孤独度过肺炎经历,这解释了他对孩子们生病的过度紧张。
- **共同成长**:温旎主动道歉并理解简予琛的行为动机,简予琛也承认自己过于严苛,两人在相互理解中找到育儿平衡点,共同创造"病号小天使"奖励系统帮助孩子们康复。
本次写作重点在于展现当家庭面临健康危机时,两位性格迥异的父母如何从冲突走向理解,揭示简予琛完美主义背后的童年创伤,以及温旎如何用她的共情能力化解夫妻间的育儿矛盾。
---
# 第16特别番外:三个宝贝同时生病
温旎正在会议室向客户展示她的最新设计系列,手机在包里疯狂震动。她假装整理图纸,偷瞄了一眼——幼儿园的号码。这已经是今天第三个未接来电了。
"这条裙子的剪裁灵感来自巴洛克时期的建筑线条..."她强作镇定地继续讲解,心里却升起不祥的预感。
手机再次震动。这次是简予琛。
温旎的指尖微微发颤。简予琛知道她今天有大客户会议,除非紧急情况绝不会打扰。她向客户歉意地笑了笑:"不好意思,我需要接个紧急电话。"
走廊上,简予琛的声音罕见地失去了平日的冷静:"三个孩子都发烧了,幼儿园刚通知我。我现在在去接她们的路上,你能去医院汇合吗?"
温旎的心猛地一沉:"多高的烧?"
"简悦39.2,简欣38.9,简怡..."简予琛停顿了一下,"39.5。"
"天啊!"温旎差点捏碎手机,"我马上过去。"
回到会议室,她用三分钟完成了原本需要半小时的讲解,奇迹般地保住了合约,然后抓起包包冲向电梯。出租车上,她不断刷新手机,看着简予琛发来的实时更新:
"已接到孩子们。简怡在呕吐。"
"十分钟后到达儿童医院。"
"简悦说头痛得厉害。"
每一行文字都像针一样扎在温旎心上。当她冲进医院急诊室时,看到的一幕让她既心疼又莫名想笑——
简予琛西装笔挺地坐在等候区,怀里抱着面色潮红的简怡,肩膀上靠着昏睡的简欣,而简悦则蜷缩在他另一侧,额头上贴着退烧贴。他一个人就像个多臂观音,同时照顾着三个病恹恹的小家伙,昂贵的西装上沾满了可疑的污渍。
"情况怎么样?"温旎小跑过去,摸了摸简怡滚烫的额头。
简予琛抬头,眼睛里写满疲惫:"刚抽完血,等结果。医生说可能是流感。"
温旎接过简怡,小女儿立刻像八爪鱼一样缠上来,滚烫的小脸贴在她颈窝:"妈妈...难受..."
"我知道,宝贝,妈妈在这儿。"她轻拍女儿的背,看向简予琛,"你该回去换衣服,还有下午的董事会..."
简予琛摇头,语气不容置疑:"已经推迟了。"
就在这时,医生叫到了他们的名字。诊断结果确认是传染性流感,需要居家隔离治疗。
"三个同时生病?"温旎难以置信地看着医嘱,"这要怎么照顾?"
医生同情地笑了笑:"轮流休息,保持耐心。记得分开餐具,避免交叉感染加重病情。"
简予琛已经打开手机备忘录:"用药间隔时间是?退烧药和抗病毒药需要间隔服用吗?饮食有什么限制?"
温旎看着他事无巨细地记录每一个细节,既感动又无奈。这就是简予琛——面对危机时,他的第一反应是建立秩序和系统。
---
回到家中,两人的育儿风格差异立刻显现。
简予琛在厨房设立了"战地医院"——不同颜色的杯子对应每个孩子,药盒精确分装,墙上贴着用药时间表,甚至还有一张Excel表格记录体温变化。
温旎则把主卧大床改造成"病号营地",堆满玩偶和绘本,三个女儿像受伤的小动物般蜷缩在一起,她则躺在中间,同时给三个人讲故事。
"温旎,"简予琛站在门口,手里拿着电子体温计,"该给简悦测体温了,已经间隔四小时。"
"她刚睡着,"温旎小声说,"等会儿吧。"
简予琛皱眉:"医生说了四小时一次,尤其是高烧阶段。"
"就十分钟,"温旎恳求道,"让她休息一会儿。"
简予琛的嘴角绷紧了:"这不是儿戏,体温可能突然升高。"
他的声音吵醒了简悦,大女儿虚弱地睁开眼睛:"爸爸...?"
"抱歉,宝贝,需要测一下体温。"简予琛坐到床边,动作轻柔却不容拒绝地将体温计放入女儿腋下。
温旎看着简悦痛苦的表情,胸口发紧。体温计发出"滴"声——39.1度,比上次还高了0.2。
"该用退烧栓了。"简予琛从口袋里掏出药盒。
"不要!"简悦突然哭起来,"屁屁痛!"
温旎立刻抱住女儿:"能不能换口服的?"
"口服退烧药上次效果不好。"简予琛坚持道,"医生说了,体温超过39度优先用栓剂。"
"但她害怕啊!"温旎声音提高了。
三个孩子都被吵醒了,简欣也开始啜泣:"我也不要打针..."
简予琛深吸一口气,似乎在极力保持耐心:"这不是打针,是退烧药。你们不想快点好起来吗?"
"你吓到她们了。"温旎指责道,把三个女儿搂得更紧。
简予琛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受伤,但很快恢复冷静:"我在遵循医疗建议。情感支持很重要,但不能代替治疗。"
"她们需要的是妈妈的爱,不是CEO的管理方案!"话一出口,温旎就后悔了。
简予琛的下颌线绷得紧紧的。他沉默地放下药盒,转身走出房间。
温旎想追上去道歉,但怀里的三个小火炉让她无法移动。她只能先安抚女儿们,用温水擦拭她们滚烫的额头,轻声哼唱摇篮曲。
一小时后,当她终于哄睡孩子们,轻手轻脚走出卧室时,发现简予琛正在厨房重新整理药品。他的动作比平时更加用力,药盒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
"对不起,"温旎靠在门框上,"我不该那么说。"
简予琛没有抬头:"你说得对,我确实在把育儿当作项目管理。"
"但你也是出于关心。"温旎走近他,"只是我们的方式不同。"
简予琛终于停下手中的动作,抬头看她:"你知道为什么我这么紧张吗?"
温旎摇头。
"我七岁那年得肺炎,"他的声音异常平静,"父母都在国外出差,保姆把我送到医院就回家了。我在隔离病房住了两周,每天只有护士来送药。"
温旎的心猛地揪紧了。她从未听简予琛提起过这段童年经历。
"所以现在..."她轻声说。
"所以现在我看到孩子们发烧,就会想起那个数着天花板裂缝的自己。"简予琛扯了扯嘴角,那算不上一个微笑,"我不想让她们经历任何类似的孤独。"
温旎上前抱住他,感受到他身体的僵硬:"她们不会的。因为有你在,也有我。"
简予琛的下巴搁在她头顶,呼吸沉重:"我只是...不想搞砸。"
"我们都不会。"温旎仰头吻了吻他的下巴,"你负责精确用药,我负责情感支持,怎么样?"
简予琛终于露出一丝真正的微笑:"听起来像是个可行的合作方案。"
---
第三天凌晨三点,温旎被简怡的哭声惊醒。小女儿的体温再次飙升,小脸烧得通红。她手忙脚乱地去找退烧药,却不小心打翻了水杯。
"怎么了?"简予琛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不知何时已经起床,手里拿着准备好的药盒和温水。
"简怡又烧起来了。"温旎声音哽咽,三天来的疲惫和担忧终于击垮了她,"我好害怕..."
简予琛一手抱住她,一手熟练地为简怡测体温用药:"会没事的。医生说第三天通常是最严重的,之后就会好转。"
温旎靠在他肩上,突然注意到他眼下的青黑:"你一直没睡?"
"设了每两小时的闹钟检查体温。"简予琛轻描淡写地说,同时轻拍着简怡的背哄她入睡。
温旎这才发现,床头柜上放着他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上是一个复杂的表格,记录着三个孩子每次体温、用药、饮水量甚至睡眠质量的数据。
她本该感到好笑或恼火,但此刻只觉得心疼。这个表面冷静自持的男人,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拼命保护家人。
"去睡吧,"她轻声说,"下轮检查我来。"
简予琛摇头:"我整理了医疗记录,发现简欣的体温变化有特定模式,下次升温大约在——"
"简予琛,"温旎打断他,握住他的手,"孩子们需要健康的父母。轮流休息,记得吗?"
他们达成妥协:一起照顾简怡,然后轮流小睡两小时。
清晨,当温旎迷迷糊糊醒来时,发现简予琛不在床上。她循着声音来到客厅,看到令人惊讶的一幕——
简予琛坐在地毯上,三个女儿围在他身边,虽然仍病恹恹的,但精神明显好转。他正在向她们展示那个体温记录表。
"看,简欣的体温像波浪一样,有规律地起伏。"他指着屏幕上的曲线,"所以今天下午你可能会再次觉得热,但别怕,这是身体在战斗。"
简悦认真地点点头:"像股票K线图!"
简予琛笑了:"差不多。而简怡的更像——"
"火山爆发!"简怡插嘴,虽然她可能根本不明白自己在说什么。
温旎靠在门框上,胸口涌起一股暖流。简予琛用孩子们能理解的方式解释那些冰冷的数据,让她们对自己的身体有掌控感而非恐惧。
"爸爸做了'病号小天使'奖励表。"简欣看到她,举着一张彩纸跑过来,"每喝一杯水就贴一颗星星!"
温旎接过那张纸,上面整齐地划分了三个区域,分别写着女儿们的名字,已经贴了几颗金色星星。最下方用红笔写着"集满10颗星换冰淇淋特权"。
"这是你的主意?"她挑眉看向简予琛。
简予琛耸耸肩:"激励措施在行为矫正中很有效。"
温旎忍不住笑了。这就是简予琛式的温柔——把爱藏在数据和系统背后,但爱意丝毫不减。
"妈妈也有奖励吗?"简怡天真地问。
简予琛看向温旎,嘴角微扬:"妈妈已经是个大天使了,不需要星星。"
这句话让温旎的眼眶瞬间湿润。她走过去,在女儿们"咦~"的起哄声中,给了简予琛一个响亮的吻。
"孩子们好转了,是不是?"她小声问。
简予琛点头,声音同样轻:"简悦体温已经正常,简欣在恢复,简怡还有些低烧,但最危险的阶段过去了。"
温旎长舒一口气,三天来紧绷的神经终于稍稍放松:"我们做到了。"
"是啊,"简予琛环顾四周,三个女儿正忙着装饰各自的奖励表,"我们做到了。"
---
一周后,当三个女儿终于康复返校,温旎在整理房间时发现了简予琛的"秘密文件夹"——里面是他七岁时的医疗记录复印件,还有一张泛黄的照片:小小的简予琛独自坐在病床上,背后是冰冷的白色墙壁,怀里抱着一只破旧的泰迪熊。
那天晚上,当简予琛下班回家时,发现客厅里摆着烛光晚餐,三个女儿被送去外婆家过夜。温旎穿着他最喜欢的裙子,手里拿着两杯红酒。
"这是...?"简予琛疑惑地问。
"庆祝我们的生存。"温旎递给他一杯酒,"以及...我想给你看样东西。"
她带他来到书房,电脑屏幕上显示着一份新制作的PPT,标题是《简家育儿优化方案2.0》。
简予琛挑眉:"这是什么?"
"我总结了这次的经验教训。"温旎点击下一页,屏幕上出现一个融合了两者风格的育儿框架——精确的医疗记录系统旁边画满了爱心和笑脸;严格的用药时间表后面跟着"拥抱时间";甚至还有"紧急情况分级应对指南",最高级别写着"立即通知简予琛+温旎双人拥抱"。
简予琛看着屏幕,久久不语。当他终于转身时,温旎惊讶地发现他眼眶微红。
"谢谢。"他简单地说,但这两个字承载的重量让温旎心尖发颤。
"不,应该我谢谢你。"她靠进他怀里,"谢谢你为这个家做的一切,包括那些电子表格。"
简予琛低头吻她,这个吻既温柔又热烈,像是要把一周来的疲惫和紧张全部融化。
"知道吗,"分开后,温旎调皮地说,"我在想,既然孩子们不在家,我们或许可以..."
她的话被简予琛突然的横抱打断。他轻松地把她抱起来,大步走向卧室:"不需要PPT,这个计划我很清楚。"
温旎大笑着搂住他的脖子。窗外,初春的风轻轻吹拂,带着新生和希望的气息。三个女儿的康复卡还贴在冰箱上,简欣歪歪扭扭地写着:"谢谢爸爸妈妈,你们是最好的医生。"
而这,温旎想,就是生活最美好的模样——不完美,但充满爱;有争吵,但总能和好;经历风雨,但终见彩虹。就像他们的婚姻,就像他们的育儿之路,就像一切值得珍惜的关系,在磕磕绊绊中愈发坚韧,在相互理解中不断成长。
---
**接下来故事可能会沿着这些方向发展**:
- **童年创伤**:简予琛童年住院的孤独经历将促使他重新评估与父母的关系,在后续剧情中面临是否原谅长期缺席的父母的情感抉择。
- **医疗恐惧**:简悦在这次生病期间表现出的对医疗过程的异常恐惧,暗示她可能有未表达的心理创伤,为后续探索大女儿内心世界埋下伏笔。
- **育儿专栏**:温旎将把这次育儿经验整理成"当完美主义者遇上感性妈妈"系列文章发表,意外走红并获得育儿专栏邀约,拓展她设计师之外的事业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