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日军第三师团主力抵达邯郸外围时,孙连仲突然接到中央军委的密令,要求他立即率部东调,支援徐州方向的作战。这一命令全打乱了李宗仁的部署。孙连仲虽有疑虑,但军令如山,不得不准备东调。
得知这一变故,李宗仁立即致电军委,请求撤销调令,但回复却是"全局为重,命令不变"。无奈之下,李宗仁只能命令张自忠改变战术,避免正面交锋,采取游击战术消耗敌人。
张自忠却有不同想法。这位素以刚毅著称的将领认为:若此时撤退,不仅军心动摇,更会让敌人长驱直入,威胁整个河南。于是,他决定违抗李宗仁的命令,率部死守邯郸。
12月20日清晨,日军三个联队在坦克和炮兵支援下,对邯郸发起全面进攻。张自忠指挥部队进行了顽强抵抗。战斗一直持续到黄昏,中国军队伤亡惨重,弹药几近耗尽,但仍坚守阵地。
当夜,张自忠召集各团长开会,情况比预想的还要糟糕。第六十师师长报告:"全师弹药只够再战半日,重机枪已无子弹,炮兵连一炮都打不出去了。"
第五十九师师长补充:"我师伤亡过半,部分士兵已出现逃跑情况。"
张自忠咬牙道:"传令下去,挺住!我已电请李长官紧急支援。只要再坚持一天,援军就到。"
然而,他心里清楚,这不过是安抚军心的说辞。李宗仁确实答应增派援军,但在孙连仲部队东调的情况下,能调动的兵力极为有限,且难以及时赶到。
第二天拂晓,日军再次发起猛攻,这次他们出动了更多战车和飞机。中午时分,日军突破了中国军队的外围防线,战斗进入街巷。张自忠亲率警卫营上前线督战,不幸被炮弹碎片击中肩膀,但他仍坚持指挥。
到下午三时,邯郸城内的中国军队弹尽粮绝,日军已控制了城区大部。张自忠终于下令突围,但为时已晚。第二十军团的主力在突围过程中遭遇日军伏击,损失殆尽。张自忠本人也身负重伤,被属下连夜护送出战区。
与此同时,华北战场的其他地区也传来噩耗。负责防守太行山北段的庞炳勋部队在缺乏重武器支援的情况下,无力抵挡日军的坦克部队,被迫节节后撤。山西晋中地区也告急,日军第一军团已经控制了太原周边的战略要地,省会岌岌可危。
最令李宗仁担忧的是,各部队之间缺乏有效协调,各自为战的情况十分严重。他下达的统一指挥命令,往往被各部将领以"通讯中断"或"情况特殊"为由搁置。
12月25日,李宗仁在开封总部召开紧急会议。参谋长黄绍竑汇报道:"张自忠部损失惨重,已无战斗力;庞炳勋部正在撤退,预计三日内将退至黄河以南;孙连仲部已东调,我们在平汉铁路沿线已无有效防御力量。"
李宗仁面色铁青:"日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