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幕拉开
天启四年夏末,一场足以改变大明命运的较量即将上演。
这一日清晨,孙伍德早早起床,穿上官服,神色平静地前往五军都督府。按照计划,今天将是行动的第一天——向皇帝递交弹劾魏忠贤的奏折。
然而,就在他即将出门时,李贵匆匆赶来,神色慌张:"大人,出事了!"
"怎么了?"
"锦衣卫半夜突袭了我们在西城的据点,抓走了十几个人!其中包括户部郎中汪文华和兵部主事刘天佐,都是我们的核心成员!"
孙伍德脸色骤变:"怎么会这样?他们知道多少?"
"不清楚,但情况很糟。魏忠贤似乎已经得知了我们的部分计划。"
孙伍德迅速冷静下来,思索片刻后果断道:"计划必须立即调整。李贵,通知所有人,按照预案乙执行。同时,加强对宫中的监视,务必掌握皇帝的动向。"
"是。"李贵领命而去。
预案乙是孙伍德早已准备的备用方案——既然无法通过正常渠道递交奏折,那就通过宫中的暗线,直接将证据送到皇帝手中。
与此同时,魏忠贤也没有闲着。他召集自己的心腹,下达了一道道严厉的命令:加强宫中防卫,严查一切可疑人员,尤其是那些与许显纯有过接触的人;同时,派出更多锦衣卫,在城中搜捕"奸党"。
京城上空,乌云密布,似乎预示着一场暴风雨的到来。
孙伍德改变计划,没有直接前往五军都督府,而是借口生病,秘密前往了一处隐秘的宅院。这里是明镜司的另一个据点,也是他们的最后堡垒。
"情况如何?"孙伍德问道。
"不太乐观。"一位老臣回答,"魏忠贤已经派人控制了城门,严查进出人员。而且,他还调集了五军营的士兵,在城中巡逻。"
"皇宫呢?"
"皇宫戒备森严,连宫女太监都不允许随意走动。不过,我们的人已经设法将证据送进宫中,交给了皇帝身边的王承恩。"
王承恩是皇帝的贴身太监,一直对魏忠贤心存不满。他是明镜司在宫中为数不多的可靠盟友。
孙伍德点点头:"好,至少证据已经送达。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等待,等待皇帝的反应。"
"大人,"李贵忧心忡忡地说,"如果皇帝不相信我们的证据,或者被魏忠贤蒙蔽,那我们岂不是..."
"所以我们不能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皇帝身上。"孙伍德眼中闪过一丝锋芒,"预案丙,现在启动。"
预案丙是最激进的方案——直接在民间散布魏忠贤的罪行,煽动民愤,形成舆论压力。同时,联络边疆将领,以勤王的名义进京,给魏忠贤施压。
当天下午,京城各处巷陌突然出现了大量揭露魏忠贤罪行的传单。这些传单详细列举了魏忠贤贪污受贿、残害忠良、蒙蔽皇帝的种种恶行,言辞激烈,证据确凿。百姓们争相传阅,一时间议论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