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铺子的时候,阿泽送给我一个他新雕刻的竹节。比以前的那个更大,也更精美。
“沈公子,谢谢您当年的鼓励。”他说,“如果没有您,也许我不会有勇气离开沈府。”
我接过竹节,心里五味杂陈。
“你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我很高兴。”我说。
回到沈府,我把阿泽送的竹节放在了书房最显眼的位置。每当我感到疲惫,感到迷茫的时候,我都会看看那个竹节,它提醒我,曾经有一个人,用自己的方式,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我在京城述职结束后,回到了镇西。我的仕途越来越顺,沈家的地位也越来越高。我娶了一个门当户对的妻子,生了两个孩子。我的生活看起来很圆满,很成功。
可是,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总会想起竹林里的阿泽,想起他雕刻的竹子,想起他眼里的光芒。
我的孩子们渐渐长大了,我的儿子对军务很感兴趣,像极了年轻时的父亲。我的女儿则更喜欢诗书,对雕刻也有一些好奇。
有一天,我的女儿问我:“父亲,您书房里的那个竹节是谁送的?雕得真好。”
我看着那个竹节,心里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
“那是你父亲年轻时的一个朋友送的。”我说。
女儿好奇地问:“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我笑了笑:“他是个很特别的人,他能用自己的双手,把石头和木头变成活生生的样子。”
女儿听得很认真,她说:“我将来也想学雕刻。”
我没有反对,只是说:“如果你喜欢,就去学吧。”
后来,我的女儿真的去学了雕刻,而且很有天赋。她在京城拜了一位有名的木雕大师为师,那位大师,正是阿泽。
我没有想到,命运会以这样的方式,让我们的生活再次交织在一起。
我的女儿和阿泽相处得很好,她常常给我写信,告诉我她在京城的事情,也常常提起阿泽。她说阿泽是个很好的师父,教了她很多东西,不仅仅是雕刻,还有做人的道理。
我通过女儿的信,了解着阿泽的生活。我知道他依然没有娶妻,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雕刻上。他的名气越来越大,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木雕大师。
我也渐渐老了,头发花白,身体也不如以前硬朗。我的儿子已经能够独当一面,继承了我的衣钵。我的女儿也成为了京城有名的女雕刻家。
我卸下了所有的重担,回到了镇西的沈府。我常常一个人坐在竹林里,看着那些竹子,回想着年轻时的事情。
我偶尔会去京城看望女儿,也会去阿泽的铺子看看。他的铺子依然不大,但里面更加精致。他依然在雕刻,只是速度慢了一些。
我们坐在一起喝茶,聊着这些年的事情。我们都老了,岁月在我们脸上留下了痕迹,但我们的眼神却依然清澈。
我看着他,突然觉得,虽然我们的人生轨迹全不同,但我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我承担起了沈家的责任,让家族得以延续和发展。而阿泽,他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