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欣离开的前几周,我们忙着做各种准备。她需要处理工作交接、办理签证、准备出国材料;而我则帮她整理行李,同时适应即将到来的独居生活。
「你会想我吗?」临行前一晚,她躺在我怀里问道。
「每分每秒,」我轻抚她的头发,「但我会比上次更坚强。」
「我会经常给你发信息,打电话,」她承诺道,「不会让你感到被忽视。」
「我也会,」我亲吻她的额头,「而且我会计划什么时候去看你。」
「我已经迫不及待了,」她微笑着说,「想象你在美国的样子,一定很有趣。」
「可能会闹出不少笑话,」我打趣道,「你知道我的英语有多烂。」
「没关系,我会保护你的,」她信心十足地说,「虽然我的英语也不怎么样。」
我们笑着,在彼此的怀抱中安然入睡。
第二天,我送雨欣去机场。和上次不同,这次我是送行的那个人,看着她走进安检口,消失在人流中。
回到家,屋子一下子变得空荡荡的。我走进书房,开始工作,试图分散注意力。但眼角的余光总是瞥向她的照片,心里满是思念。
雨欣到达美国后,我们的通话成了每天的必修课。因为时差,通常是我的晚上,她的早晨。她会告诉我她的培训内容,新认识的同事,以及美国的见闻;我则分享我的写作进展,生活琐事,以及对她的思念。
「今天我去超市买了你喜欢的那种茶,」一次通话中,我告诉她,「然后发现自己一个人根本喝不。」
「那就留着等我回来一起喝,」她温柔地说,「我很期待。」
「你什么时候有假期?」我问道,「我想安排去看你。」
「下个月底会有一周的假,」她兴奋地说,「你能来吗?」
「当然,」我立刻答应,「我已经开始查机票了。」
就这样,我们相隔万里,却依然紧密相连。与上次我出差时不同,这次我们更加珍惜每一次联系的机会,不让距离成为问题。
一个月后,我如约飞往美国看她。走出机场时,看到她站在人群中向我挥手,我的心一下子飞了出去。我们紧紧相拥,仿佛要把一个月的思念都融进这个拥抱中。
「你瘦了,」她摸着我的脸关切地说,「没好好吃饭?」
「可能是想你想的,」我笑着说,「你呢?看起来气色很好。」
「培训很充实,但也很累,」她牵起我的手,「不过现在好多了,因为你来了。」
那一周是我们分别以来最幸福的时光。白天她去培训,晚上和周末则全属于我们。我们一起游览城市,品尝当地美食,或者就窝在她租住的公寓里,什么也不做,只是享受彼此的陪伴。
「如果每天都能这样就好了,」临走前一晚,我依偎在她怀里感叹道。
「很快就会的,」她吻了吻我的发顶,「还有四个月,我就回家了。」
「我会数着日子等你回来,」我认真地说,「每天都会在日历上划掉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