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幼棠被阿桂婶的问题问得脸颊发烫,忙点了点头。
祁幼棠“去,当然去!”
祁幼棠笑着打哈哈,赶忙岔开了话茬。
祁幼棠“我还没尝过阿桂婶的手艺呢,肯定比城里的餐厅香多了。”
阿桂婶笑得合不拢嘴,拍了拍祁幼棠的肩膀。
阿桂婶“好,我就知道祁老师给面子!”
阿桂婶“晚上在院子里摆张大长桌,再支个烧烤架,烤几条鲜鱼可对,再配上阿凤的好手艺,好得不得了。”
说着,她神秘兮兮地压低声音。
阿桂婶“晓春的弟弟夏夏也回来了,小伙子能干得很,之前在木雕坊学艺,才从厦门回来。”
阿桂婶把菜篮往臂弯里一夹,眼神透着股狡黠。
阿桂婶“夏夏这孩子从小就心灵手巧,这次从厦门带回来不少新花样。听说他还打算把木雕和村里的民宿结合起来,搞什么文创产品呢!”
祁幼棠背着包出了门,阿桂婶一直跟在旁边念叨着,祁幼棠时而干笑两声。
直到路上碰到小葫芦。
小葫芦拽住祁幼棠的手,仰头看着阿桂婶。
小葫芦“老师还要备课呢,我和老师先到学校去喽。”
说着,朝祁幼棠使了个鬼马的眼色。
祁幼棠立刻顺着台阶下,蹲下身子刮了刮小葫芦的鼻尖。
祁幼棠“小机灵鬼,那我们快走吧。”
回学校的路上,小葫芦笑了起来。
小葫芦“我舅舅可厉害啦!”
小葫芦“他以前教我用树皮做书签,还在上面刻了小兔子。”
小葫芦“他以前总是一个人在工坊里敲敲打打。”
祁幼棠听着小葫芦的描述,脑海里浮现出一个沉默寡言、专注雕刻的身影。
一天的课程就这样在欢笑声中过去。
夜幕降临时,民宿院子里亮起了暖黄色的灯笼。
祁幼棠刚走进院子,就被阿桂婶热情地拉到烧烤架旁。
阿桂婶“快尝尝,这是夏夏烤的鲈鱼。”
顺着阿桂婶的手势望去,祁幼棠看见一个穿藏青色衬衫的男人正背对着她,专注地翻动烤架上的鱼。
他的手腕灵活地转动着,火光映得侧脸轮廓分明,鼻尖沁着细密的汗珠。
听见动静,他回过头,目光撞上祁幼棠时,耳根突然泛起红晕,生硬地点了点头。
谢晓夏“是小葫芦的老师吧?”
祁幼棠“啊,你好。”
祁幼棠有些局促,接过阿桂婶递来的烤鱼。
鱼肉鲜嫩,香料的香气恰到好处,却混着一丝焦糊味——显然是刚才走神的“杰作”。
她咬下一口,忍不住笑了。
祁幼棠“味道很特别。”
谢晓夏的喉结动了动,压低声音。
谢晓夏“火候没掌握好。”
这时,小葫芦突然举着串烤肉冲过来。
小葫芦“老师,老叔教我烤的,可香了!”
说着,不由分说地把烤肉塞进祁幼棠手里,又朝夏夏扮了个鬼脸。
小葫芦“舅舅又在发呆啦!”
众人哄笑起来,谢晓夏的耳尖更红了,默默转身继续翻动烤架。
祁幼棠注意到,他往她盘子里多放了两串烤玉米,还细心地把烤焦的部分掰掉。
酒过三巡,阿桂婶突然提议。
阿桂婶“祁老师教孩子们唱歌那么好听,不如给我们露一手?”
众人纷纷附和。祁幼棠推脱不过,只好起身。
月光下,她清了清嗓子,唱起一首民谣。
祁幼棠“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
歌声悠扬,谢晓夏放下手中的烤钳,倚着木柱静静聆听。
他的目光落在祁幼棠身上,却在对方看过来时迅速躲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