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下午,我把借他的钱还给了他。他收下钱,依然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嗯”。但我知道,在我们之间,有些东西正在悄然改变。
沈行舟开始在一些小事上表现出对我的关注。比如,我下课去洗手间,回来的时候,他会顺手帮我把椅子拉出来。比如,我写作业写到一半笔没水了,他会默默地递给我一支新的。比如,我早上迟到了几分钟,他会在我进教室的时候,不动声色地把我的书包拎起来放回我的座位上。
这些事情都很小,小到我有时候甚至会怀疑是不是自己多心了。但他做的太自然了,自然到我无法忽视。
他依然很少跟我说话,也依然带着那种淡淡的疏离感。但在那些不经意的瞬间,我却能感受到一种隐秘的温柔和关心。
我不再像以前那样怕他了,甚至开始期待每天来到学校,期待和他一起同桌的时光。我开始观察他,发现他并不是时时刻刻都绷着一张脸。他偶尔会对着书页勾起嘴角,偶尔会因为一道难题而轻微地皱眉,偶尔也会在老师讲到好玩的地方时,眼底闪过一丝笑意。
他其实很生动,只是很少把这些情绪展露出来。
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他了。喜欢他的聪明,喜欢他的认真,喜欢他那隐藏在冰冷外壳下的温柔。
但我不敢让他知道。他太优秀了,而我太普通了。我们就像两条平行线,只因为同桌这个意外而有了短暂的交集。我怕一旦我越界,就会打破现在这种微妙的平衡,让他再次对我封闭心扉。
然而,打破平静的契机很快就到来了。
期末考试临近,学校组织了一场数学竞赛。沈行舟是种子选手,所有人都看好他能拿第一。而我,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报了名,根本没指望能取得什么好成绩。
竞赛那天,我坐在考场里,看着周围那些比我优秀得多的同学,心里有点紧张。沈行舟坐在前排,背脊挺得笔直,看起来胸有成竹。
发下试卷后,我开始埋头做题。有些题很难,我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我感到一阵沮丧,觉得自己果然不是竞赛的料。
考试结束后,我情绪很低落。回到教室,沈行舟已经在了。他正在整理书包,看起来是要回家了。
我走到座位旁坐下,没有说话。
“考得怎么样?”他突然问我。
我没想到他会问我,顿了一下,才回答:“不太好……有些题不会做。”
沈行舟看了我一眼,没有说“没关系”,也没有说“下次努力”。他只是平静地说:“这次竞赛题有点偏,很多人都没全做出来。”
这句话,不知道为什么,让我心里好受了一些。至少,不是只有我一个人考得不好。
“不过你做得不错,有进步。”他又补充了一句。
我抬头看向他,不明白他怎么知道我做得不错。他又没看我的试卷。
他似乎看出了我的疑惑,解释道:“我看你的草稿纸了,你推导思路是对的,只是最后一步计算出了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