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电影化的运镜进行改写*
一、铜符裂光
嘉禾二十九年,东海蜃市的夜空骤然绽开一抹异光,似有星辰坠落凡尘。
渔夫撒网时捞起了一件奇异之物——半枚龙鳞卫铜符,上面嵌着一片桃花形玉髓。指腹轻触间,竟传来温润暖意。
“风未停,水未远,还有一愿未了……”一道微弱的残魂声线,在玉髓深处反复呢喃。
玉商将其献入帝京后,当夜便发生了离奇失窃案。
守库兵卒瞠目结舌地忆起:“那是个黑衣少年,踩着月色踏空而来。背一张银弓,腰间悬着半卷水图,笑得洒脱又张狂,‘替故人取回欠条罢了。’”
二、归墟之眼
同年,黄河改道北徙,旧河口猛然坍塌,露出一个深不可测的巨涡,被唤作“归墟”。
一名老河工意外坠入却奇迹生还,他神色恍惚地说道:
“涡底竟藏着一间石室,室中悬着一盏风灯,灯旁摆着一把剔骨弓,弓下端坐着一位白衣人,翻书如常。”
“我喊他,他却不应,只听见幽幽低语:‘第三愿未竟,不敢归尘。’”
三、雪衣北上
薛雪衣单骑携三十坛桃花酿,直奔雁门关而去。
关外风雪咆哮,少年持弓破冰,在冰原上刻下一行字:“山河既安,换我守十年。”
雪衣将酒埋入冰雪,封弓于寒夜,笑声朗朗地转身离去。
自此每逢冬至,关外总会出现一骑青衫身影,背弓负剑,巡边千里不辍。
边民们尊称他为“无名侯”。
四、忘机岛的最后一日
嘉禾三十三年春,太湖迷雾笼罩整整七日。
待雾散之后,忘机岛上庐舍尽空,唯余桌上尚未干涸的墨迹:
“第四愿已偿,吾去也。
——苏忘机”
墨迹旁压着一片桃花瓣,其脉络透出淡淡银辉,宛若一抹弯弓残影。
五、星槎渡海
同年仲夏,南海之上一艘巨舟趁夜启航,帆影铺展如垂天之云。舟首站立一位银甲女子,手握剔骨弓,背对中土遥望远方。
舟尾一人披着青衫,正在栽种最后一株桃树。
海客隐约听见对话飘来:
“此去何处?”
“去风未停处,水未尽头。”
“还回来么?”
“若人间仍有饥馑、流离,便永不归;
若天下河川皆得安宁,田园丰稔无忧,便不必归。”
巨舟渐行渐远,最终隐没于星海之间,再无人得见。
——后世拾遗者记:
“大周嘉禾末年,曾有星自南海飞临,坠入黄河,化作千顷桃林。
花开如霞,落瓣如雪,农人耕作其间,岁岁无灾无难。
林间立一石碑,无字,仅刻一弯弓影与一朵桃花。
过往者无不叹息:
‘风过无痕,水照万川;
弓影犹存,桃花无言。’”
于是,风虽止,而其意长存;
雪虽停,而其韵悠远;
山河既安,仍有负弓执花之人,行走于天地苍茫之间。
上官柠黎感谢各位一路以来的支持与陪伴!本书至此画上句点,但故事的余韵仍将在心底流淌。期待在下一程旅途中,我们能再度相逢,共赴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