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校园小说 > 初中知识
本书标签: 校园 

历史

初中知识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一.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元谋人、北京人(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二.原始农耕生活:河姆渡人种植栽培稻,半坡人种植粟(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为的重依据。)

三传读中炎帝和黄帝:1.炎帝(神农氏);教民耕种。2.黄帝(轩辕氏)。3.关联盟还渐形成夏族,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一.王朝的更替

1.王朝更替

夏朝:建立者禹→商朝:建立者汤→西周:建立者周武王→东周:建立者周平王

2.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三.夏商周文明

1.青铜器:司母成鼎(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四羊方尊(湖南宁乡出土。

2.甲骨文:我国已发现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四.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从分裂逐步走向统一,从奴泰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1.经济上:生产力得到发展

(1)生产工具的进步: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出现并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2)水利工程的修建: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秦国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都江堰是一个防洪、灌溉、水运等综合性水利枢纽。都江堰的修建使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

2.政治上:秦国的商鞅变法,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思想上:

(1) 春秋时期:①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记述了老子言论:顺应自然;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主张无为而治。②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主张以德治国,实行德政。他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2)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墨家学派:墨子,主张“兼爱”“非攻”;举贤选能;提倡节俭。

儒家学派: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道家学派:庄子,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认为人要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人格。

法家学派:韩非子,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影响: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初中知识最新章节 下一章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