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切时间尚未刻下痕迹,一切空间还未曾延展的混沌之中,存在着一团无法名状的、纯粹的“存在”。它没有形态,没有色彩,亦没有声音,只是最原始的、无边无际的“有”。这团“有”在永恒的沉眠中翻涌,如同一个尚未苏醒的巨兽,每一次细微的脉动都蕴含着无穷的可能性。
不知经历了多少个无法计数的纪元轮回,或者说,也许只是一瞬,这混沌的“有”之中,诞生了第一缕“意识”。这意识并非诞生于某个具体的点,而是如同涟漪般在混沌中荡漾开来,它好奇地感知着自己的存在,试图理解这片无垠的虚无。这便是最初的“原初灵”,一个中性、纯粹的存在,它既是观察者,也是被观察者。
原初灵的意识在混沌中漫无目的地游弋,它感受着混沌的冰冷与死寂,也感受到自身内部那股蠢蠢欲动的、想要“做些什么”的冲动。在漫长的时光中,原初灵逐渐分化出两个截然不同的面向。
其中一个面向,对混沌的无序感到厌倦,它渴望秩序,渴望结构,渴望将无边的混乱梳理成可理解的图案。它开始尝试将混沌中漂浮的、最微小、最纯净的光点聚集起来,用意念赋予它们形态。这些光点在它的意志下,如同听话的尘埃,汇聚、旋转,形成了最初的星屑。接着,星屑汇聚成星云,星云凝结成星辰。它用秩序之美,点缀了原本死寂的混沌。这个面向,我们称之为“曦”。
另一个面向,则沉醉于混沌本身的狂野与自由。它认为混沌才是最本真的状态,万物生灭皆应顺其自然,无需任何约束。它被混沌中偶尔闪现的、毁灭与新生的原始力量所吸引,开始尝试释放那些被曦小心翼翼聚拢的光点,让它们重新回归混沌,并从中汲取一种更为原始、更为奔放的力量。它享受着破坏与重塑的循环,认为这才是宇宙的真正韵律。这个面向,我们称之为“黯”。
曦与黯,这两个从同一个原初灵中诞生的意识,如同光与影,天生便是一体两面,却又彼此对立。曦的每一次创造,都会引来黯的消解;黯的每一次破坏,又都会激起曦的修补。它们之间的互动,最初是无意识的碰撞,如同两股不同方向的气流在混沌中交错。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碰撞变得越来越频繁,越来越激烈。曦开始对黯的破坏感到愤怒,它认为黯的行为是无序和邪恶的,会摧毁它辛苦建立的美好。黯则开始对曦的束缚感到不满,它认为曦的秩序是僵化和无趣的,扼杀了宇宙的活力。
终于,在一个无法用语言描述的瞬间,累积的矛盾爆发了。曦凝聚了它所有的力量,试图将整个混沌彻底秩序化,变成一个只有永恒光明与规则的世界。而黯则释放了它体内所有的原始混沌之力,想要将一切拖回无序的深渊。
它们的力量在混沌的中心猛烈撞击,爆发出难以想象的光芒与黑暗。这场冲突如此剧烈,以至于撕裂了混沌本身。混沌的壁垒在这场力量的交锋下开始崩塌,从中诞生了无数细小的碎片。这些碎片,有的沐浴在曦的光辉之下,变得温暖而充满生机;有的则沉浸在黯的黑暗之中,变得冰冷而充满毁灭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