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画室飘着松节油的清香,乔芷瑜被手机提示音惊醒。
置顶对话框里跳出遇楠的消息,附带一张照片——母亲戴着针织帽,捧着一束山茶花,床头柜上摆着《归途·终章》的复制品。
“今天状态特别好,说要给你写信。”
泛黄的信笺上,字迹带着轻微的颤抖。
“小瑜,谢谢你让我在画里看见了最珍贵的春天。”
“医生说我创造了奇迹,或许是樱花的祝福真的有魔法。”
“下周要开始康复训练了,等我学会稳稳走路,一定去看你真正的画展。”
信纸边缘贴着半朵干枯的樱花,是奈良之行时落在轮椅扶手上的。
画廊的电话就在这时响起,策划总监难掩兴奋。
“法国新锐艺术展邀请《归途》系列参展!”
“不过...”
对方语气转为犹豫。
“需要你提供创作手记和人物原型故事。”
乔芷瑜望着窗外新抽芽的梧桐,指尖划过通讯录里"遇楠妈妈"的备注,最终拨通了电话。
康复中心的阳光格外明亮,遇楠母亲握着她的手,声音比信中更有力。
“把我们的故事写下来吧,也许能给更多人勇气。”
“老人从储物柜取出泛黄的日记本,扉页写着"给我最爱的楠楠",里面夹着遇楠幼时的涂鸦,还有化疗期间女儿画在餐巾纸上的樱花。”
深夜的画室,乔芷瑜摊开空白画纸。
月光透过百叶窗在地上投下条状光影,她想起奈良樱花雨中的拥抱,想起老人读明信片时眼里的星光。
画笔落下时,画面中央不再是具象的人物,而是无数条交织的樱花藤蔓,缠绕成温暖的茧,包裹着新生的蝶。
第二天清晨,遇楠收到乔芷瑜发来的草图照片。
画面右下角用金粉写着一行小字。
“所有的等待,都会在春天绽放。”
她转头看向正在康复训练的母亲,老人颤巍巍地迈出第一步,晨光里扬起的尘埃,都像是樱花的碎屑在起舞。
法国巴黎的深秋,香榭丽舍大道的梧桐叶打着旋儿飘落。
乔芷瑜站在卢浮宫旁的新锐艺术展馆门前,手心沁出薄汗。
玻璃幕墙映出她身后扛着摄像机的记者,以及场馆外排队等待观展的人群——他们大多捧着印有樱花与女孩的宣传册,那是《归途》系列的海报。
展厅内,《归途·终章》被安置在最显眼的位置,射灯将画面中的樱花渲染得如梦似幻。
乔芷瑜正用英语向观众讲解画作背后的故事,突然瞥见人群中一抹熟悉的身影。
遇楠推着母亲缓缓走来,老人穿着暗红色羊绒大衣,脖颈间围着乔芷瑜送的樱花刺绣围巾,精神矍铄的模样与画中别无二致。
“小瑜,我们来赴你的国际画展之约了!”
老人笑着张开双臂。
乔芷瑜眼眶发热,快步迎上去紧紧相拥。
周围的观众纷纷举起相机,定格下这幅温暖的画面。
遇楠将一束香槟玫瑰递给乔芷瑜,低声说。
“妈坚持要亲自来见证,还说这是她康复后的第一个‘长途冒险’。
人群中突然传来惊呼。
一位坐着轮椅的法国老太太在护工陪同下靠近画作,她浑浊的眼睛里泛起泪光,指着画中相互依偎的女孩,用不太流利的英语说。
“我的女儿...也在和病魔斗争。”
“这幅画,给了我希望。”
她颤抖着从包里掏出一张泛黄的照片,那是年轻时她与女儿在普罗旺斯薰衣草田的合影。
乔芷瑜轻轻握住老太太的手,用翻译软件说道。
“樱花会凋零,但爱永不落幕。”
“我们一起等待春天。”
遇楠母亲也挪到老太太身旁,三人虽然语言不通,却通过手势和笑容传递着力量。
围观的观众自发围成一圈,响起热烈的掌声。
夜幕降临,展馆举办庆功晚宴。
乔芷瑜站在露台上,望着巴黎璀璨的灯火。
遇楠悄悄走到她身后,递来一杯温热的樱花茶。
“看到了吗?你的画,真的在治愈世界。”
远处埃菲尔铁塔亮起金色灯光,如同夜空中永不熄灭的希望。
乔芷瑜打开手机,社交平台上满是《归途》系列引发的热议。
有人晒出自己与亲人的合影,配文“看完画展,我立刻订了回家的机票”;有人分享抗癌日记,说“樱花给了我继续战斗的勇气。”
她将手机屏幕转向遇楠和她母亲,三人相视而笑,眼中闪烁的光芒,比巴黎的星光更动人。
夜风拂过,带着塞纳河湿润的气息,也捎来远方樱花树抽芽的讯息。
乔芷瑜知道,这个关于爱与希望的故事,正在世界的每个角落,开出新的花朵。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