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境的风雪终于停歇,伴随着捷报一同飞入天启城的,是武安侯谢征率领大军凯旋的消息。
这场历时近一年的平叛之战,荡清了北境最后几个勾结外敌、蠢蠢欲动的部落,为大胤朝北疆换来了至少十年的稳固太平。
武安侯谢征,这位以冷硬铁血著称的年轻将领,再次用彪炳的战功,将自己的名字镌刻在帝国的柱石之上。
凯旋之日,天启城万人空巷。
从巍峨的朱雀门到皇宫正前的承天门广场,宽阔的御道两侧挤满了翘首以盼的百姓。彩旗猎猎,鲜花如雨。孩童骑在父亲的肩头,少女们手持花篮,连白发苍苍的老者也在家人的搀扶下,想要一睹这位护国战神的风采。
宫城之上,天子亲率文武百官等候。太后、皇后、妃嫔以及各位皇子公主,皆在城楼观礼台落座。七公主萧枕月一身华贵的宫装,站在太后身侧,看似平静的容色下,是紧握在袖中微微颤抖的手。
她的目光,越过重重人海,死死锁在朱雀门洞开的巨大门洞处。
“来了!来了!” 人群中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
地平线上,先是出现了一面迎风招展、残破却依旧威风凛凛的玄底金边帅旗,上面一个遒劲的“胤”字。紧接着,如同黑色的钢铁洪流,一支沉默而肃杀的军队缓缓出现。
为首一人,身披玄铁重甲,胯下是神骏的乌骓马。正是武安侯谢征。

阳光落在他布满风霜和战火痕迹的铠甲上,折射出冷硬的光芒。
他头盔下的脸庞,比出征前更加削瘦冷峻,眉骨处添了一道新鲜的疤痕,非但无损其英武,反而平添了几分浴血归来的煞气与威严。
他脊背挺直如标枪,目光沉静地扫过欢呼的人群,最终,精准地投向了宫城观礼台的方向。
那目光,穿越了喧嚣的人潮,穿越了高耸的城墙,带着铁与血的气息,带着万里风尘的疲惫,更带着一种沉淀已久的、滚烫的思念,直直落在萧枕月身上。
萧枕月的心,在那一瞬间,仿佛被那目光牢牢攫住,骤然停止了跳动,一股酸涩与巨大的骄傲同时涌上眼眶。她强迫自己维持着公主的仪态,只是微微扬起了下巴,努力不让眼中的湿意滑落。
谢征臣,武安侯谢征,奉旨北征,今荡平叛逆,克复疆土,率军凯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洪亮的声音,带着金戈铁马的铿锵,响彻整个广场。他单膝跪地,身后的将士如同黑色的磐石般轰然跪倒,甲胄碰撞之声汇成一片肃穆的金属回响。
萧启武安侯平身!众将士平身!
皇帝的声音透着欣慰与嘉许
萧启爱卿劳苦功高,为我大胤柱石!此战之功,彪炳千秋!朕心甚慰!
然而,当所有繁复的礼仪即将结束,所有人都以为今日盛典即将落幕时,广场中央,那道挺拔如松的身影,却并未依礼退下。
谢征在众目睽睽之下,再次向前一步,对着皇帝,更对着观礼台上那抹明艳的身影,深深一揖。
喧闹的广场瞬间安静下来,落针可闻。无数道目光聚焦在他身上,带着惊疑和好奇。
只见谢征从怀中,极其珍重地取出一个用明黄锦缎包裹的狭长物件。他一层层解开锦缎,露出的并非什么绝世神兵,而是一卷色泽古朴、边缘甚至带着些许磨损痕迹的卷轴。
他双手高举卷轴,声音沉稳有力,却清晰地传遍了寂静的广场:
谢征陛下!太后!臣,武安侯谢征,戎马半生,唯知以血肉护国门,以忠勇报君恩。然北境风沙寒彻骨,铁衣冷硬夜难眠之时,唯念一人,如明月悬心,暖阳照魂。此心此念,支撑臣于绝境不退,于万军中求胜!
他的目光,再次灼灼地投向观礼台,锁定了那个再也无法抑制泪水、正用衣袖掩唇的萧枕月。
谢征臣心之所系,唯七公主萧枕月殿下!臣自知粗鄙武夫,不解风情,然此心赤诚,天地可鉴!臣愿以此次北征之功为聘,以余生忠诚为诺,求娶七公主殿下为妻!此生此世,护她周全,予她安宁,绝不相负!恳请陛下、太后恩准!
话音落下,他保持着高举婚书的姿势,单膝跪地,头颅微垂,姿态是前所未有的恭敬与虔诚。
整个天启城都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
紧接着,是山呼海啸般的哗然与惊叹!以战功为聘!在凯旋大典之上,当着满城百姓和文武百官的面,如此直接求娶公主!这简直是本朝前所未有之壮举!
太后好!好!好一个铁血柔情的武安侯!哀家看此良缘,甚好!
萧枕月早已泪流满面。她看着广场中央那个跪在万众瞩目之下的身影,看着他铠甲上的尘土和伤痕,看着他手中那份沉甸甸的、承载着血与火功勋的“婚书”,所有的矜持、所有的顾虑都在这一刻土崩瓦解。她不顾礼仪地向前几步,扶着城墙,对着下方用力点头,用尽全身力气喊道
萧枕月谢征!
萧枕月我愿意!
她的声音带着哭腔,却无比清晰地穿透了天启城。
从此,他的战场是边疆万里,而他的归途,唯有她身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