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青瓷裂痕
嘉德拍卖行的地下仓库泛着金属冷光,陆凛的指尖在玻璃展柜上划出一道白雾。展柜里躺着件北宋青瓷莲花盏,釉色青中泛蓝,盏底烧着团若隐若现的莲纹。
"陆老师,这是今天要鉴定的拍品。"助理递来白手套。
陆凛正要戴上,忽听得身后传来带笑的男声:"这盏子看着眼熟啊。"
他转身时撞进一片松柏香里。穿孔雀蓝西装的男人斜倚着门框,领口银链垂落,在冷白皮肤上投下细碎光斑。那人眼尾上挑的弧度像极了盏沿的冰裂纹,陆凛呼吸一滞。
"沈青崖。"男人伸出的手腕缠着串绿松石,"隔壁苏富比的鉴定师,来取上周流拍的珐琅彩。"
陆凛没碰那只手。他认得这双眼睛——三年前香港秋拍,就是这个男人举着198号牌,把一尊北魏佛像拍到九千万,转头却对记者说那佛像耳朵里有现代机雕痕迹。
"沈先生对宋瓷也有研究?"陆凛转身调试显微镜。
"不敢当。"沈青崖踱到展柜前,鼻尖几乎贴上玻璃,"就是觉得这釉色太艳,像是......"他忽然屈指轻叩盏身,金石相击的脆响在仓库里荡开涟漪。
"你做什么!"陆凛抓住他手腕的瞬间,青瓷内壁忽地闪过银芒。凑近看时,盏心竟嵌着行错银小篆——"宣和三年制"。
沈青崖抽回手的动作带翻了显微镜。金属支架砸在展柜上的巨响中,陆凛分明看见他锁骨下方有道月牙形疤痕,和记忆里福利院那个总抢他画册的男孩一模一样。
---
**第二章 错银密码**
"这是现代酸蚀做旧。"陆凛将光谱仪数据拍在会议桌上。投影仪蓝光里,青瓷的X光片显露出内部气泡分布,"宋代龙窑的温度根本烧不出这种釉面结晶。"
沈青崖跷着腿窝在转椅里,银链子一下下敲着檀木桌沿:"但错银工艺符合北宋官造特征,我查过东京国立博物馆的馆藏,宣和年间确实有批赏赐高丽的瓷器......"
"所以你觉得这是朝鲜仿品?"陆凛扯松领带。空调出风口正对着他后颈,却压不下心头燥热。自从发现那道疤,沈青崖每次抬眼都像在拨动他记忆里的某根弦。
午夜办公室只剩他们头顶两盏孤灯。沈青崖忽然起身逼近,松柏香混着普洱茶气拂过陆凛耳际:"陆老师不觉得奇怪吗?这盏子出现在韩国沉船遗址,内壁却刻着宋徽宗的年号......"
他指尖划过数据图上一处阴影:"除非有人把真品瓷胎切开,塞进现代仿造的盏身。"
陆凛猛地抓住他手腕。掌心的绿松石硌得生疼,福利院大火那晚的片段突然闪回:滚烫的瓦砾,刺鼻的浓烟,还有被他护在身下的男孩锁骨上那道月牙疤。
"你以前是不是......"话未说完,警报器突然尖啸。备用电源启动的瞬间,他们看见有人影从库房通风口闪过。
---
**第三章 莲纹密钥**
修复室的紫外线灯管在青瓷表面投下诡谲紫光。陆凛用棉签蘸着乙酸乙酯,小心擦拭盏底莲纹。沈青崖的气息喷在他耳后:"这莲花瓣数不对。"
棉签一顿。寻常佛座莲多是八瓣,眼前这朵却绽着十二片。陆凛忽然想起什么,从档案室抱来一摞泛黄的捐赠记录。1998年暴雨季,慈心福利院收到匿名捐赠的十二箱古籍。
"找到了!"沈青崖抽出一本《营造法式》,扉页钤着方"宣和画院"的朱印。书页间夹着张焦黄信笺,稚嫩笔迹写着:"给陆凛哥哥,我把莲花盏埋在石榴树下了。"
记忆如潮水漫涌。二十年前那个总黏着他的小尾巴,总爱把捡来的瓷片往他画册里夹。福利院拆迁前夜,他们在老石榴树下埋了个铁盒,里面装着用报纸包的碎瓷。
"当年那个青瓷盏......"陆凛声音发涩,"是你后来挖走的?"
沈青崖解开三粒衬衫纽扣,月牙疤下方赫然纹着朵十二瓣莲:"我花了十年时间把它拼好,又花了十年查清它的来历。盏底的莲纹是张地图,指向宋徽宗藏在艮岳的......"
警报器再度炸响。库房方向传来玻璃碎裂声,混杂着韩语的咒骂。沈青崖抄起文物运输箱将青瓷罩住,转头时眼里跳动着陆凛熟悉的狡黠:"陆老师,合作吗?"
应急通道的绿光里,两人的影子在青瓷幽光中融成一脉连绵的山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