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都市重生:以诗词歌赋重塑华夏古梦
本书标签: 都市 

第236章科技赋能

都市重生:以诗词歌赋重塑华夏古梦

李逸尘挂断电话后,窗外的古城墙在晨曦中泛起一层淡淡的金边。昨夜那场会议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他的思绪并未停歇片刻。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是他早已思考多年的方向,如今终于到了真正落地的时候。

他翻开了笔记本上写着“科技赋能,文化再生”的那一页,脑海中浮现出昨晚那个电话——对方是省内一家人工智能研究院的技术负责人,对古建筑数字化保护有浓厚兴趣。两人约定今天上午见面详谈。

办公室里很快热闹起来,苏婉仪带着几名技术骨干走进来,神情略显紧张。

“我们已经整理好了初步的合作意向书。”她将一份文件放在桌上,“不过,大家还是有些担心,新技术会不会让古城文化变得不纯粹?”

李逸尘点头,理解他们的顾虑。“我们要做的不是取代传统,而是让它更容易被看见、被理解。”

他翻开电脑,调出几个国内外成功案例:某地利用VR复原古建筑群落,游客可“穿越”到数百年前;另一座古城则通过AI语音导览,为不同语言的游客提供个性化讲解。

“这些技术并没有削弱文化本身,反而让更多人愿意走近它。”他说,“我们要做的,是用现代手段,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会议室里的气氛逐渐缓和下来,几位年轻研究员也开始提出自己的想法。

上午十点,李逸尘驱车前往研究院。双方围绕“古建筑数字化保护”展开深入交流。研究院方面提出了三维建模、智能修复、虚拟现实体验等一整套方案,并表示愿意派出专家团队协助实施。

“我们可以先从几处重点古建筑入手。”李逸尘提议,“比如城南的清风书院遗址,还有东街的百年老宅群。如果试点成功,再逐步推广。”

会谈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最终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李逸尘离开时,手中已握有一份详细的技术支持方案。

回到办公室后,他立刻召集核心团队开会。

“我们要做的是系统性工程。”他在白板上写下几个关键词:“数据整合、技术应用、内容创新、用户体验。”

“首先,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古城文化数据库。”他说,“包括建筑结构、历史沿革、人物故事、诗词歌赋等,所有信息都要分类归档。”

赵阳皱眉:“数据来源分散,很多资料还处于碎片化状态,整合起来恐怕不容易。”

“确实有难度。”李逸尘承认,“所以我们需要专业团队来做这件事。我已经联系了一家数据公司,他们可以协助我们进行清洗、分析和可视化处理。”

“那用户端呢?”苏婉仪问,“怎么让游客真正感受到科技带来的变化?”

“这正是我要说的下一步。”李逸尘打开电脑,“我们要开发一款智能导览系统,结合AR技术和AI语音识别,实现个性化互动。”

“比如,游客走到一座古桥前,手机扫描后就能看到它的建造年代、背后的故事,甚至还能听到古人吟诵相关诗句的声音。”

众人听得入神,仿佛看到了未来的画面。

“但这还不够。”李逸尘继续道,“我们还要根据大数据分析游客的兴趣偏好,推出定制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比如针对亲子游的家庭任务卡,针对摄影爱好者的最佳拍摄点推荐,甚至可以根据天气状况推送适合的游览路线。”

“听起来很理想。”一名技术人员插话,“但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数据准确性、系统稳定性,还有内容更新频率。”

“这些问题我们会一一解决。”李逸尘语气坚定,“现在最重要的是先把基础打牢,然后不断优化迭代。”

接下来的半个月,团队进入了高强度工作模式。

数据公司开始进驻古城,对主要景点进行全方位采集;研究院的技术人员也陆续抵达,着手搭建数字模型;而内部的内容策划组,则开始整理各类历史文化资料,准备导入系统。

与此同时,李逸尘亲自带队走访了几位年长的文史学者,希望他们能参与语音讲解的录制。

“你们这个项目,很有意义。”一位八旬老教授听完介绍后感慨道,“我年轻时研究过这座城的历史,若能让更多人知道它的故事,也算没白费一生所学。”

老人答应录制一段关于古城变迁的讲解音频,这让李逸尘倍感欣慰。

然而,就在一切看似顺利推进时,新的问题悄然浮现。

“李总,这是我们收集到的一些反馈。”苏婉仪拿着一沓调查问卷走进办公室,“关于智能导览系统的试用情况。”

李逸尘接过问卷,快速浏览了一遍,眉头渐渐皱了起来。

“部分游客觉得系统操作复杂?”他问。

“不只是操作问题。”苏婉仪摇头,“很多人反映,导览内容缺乏趣味性,像是在听枯燥的讲解词,而不是沉浸式的体验。”

“也就是说,我们在技术层面做得不错,但在内容设计上还有欠缺。”李逸尘沉思片刻,“我们不能只是把资料搬上去,还得让人愿意看、看得进去。”

他立刻组织了一场头脑风暴会。

“我们需要更有代入感的设计。”他说,“比如加入互动问答、情景还原、角色扮演等元素,让游客在探索中了解文化。”

“还可以设置积分奖励机制。”有人建议,“完成一定任务后解锁隐藏剧情或专属福利。”

“这个方向很好。”李逸尘点头,“我们要让科技成为桥梁,而不是障碍。”

于是,团队重新调整了内容架构,加入了更多互动环节,并邀请了几位擅长叙事设计的编剧加入创作。

一个月后,第一版智能导览系统正式上线。

测试期间,游客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系统,选择不同主题的游览路线。每位游客的浏览记录都会被保存,系统会根据兴趣偏好推荐后续内容。

初期反响热烈,不少游客表示这种形式新颖有趣,尤其受到年轻人欢迎。

“以前总觉得古城文化离我很远。”一位外地游客在留言区写道,“但现在,我好像真的走进了那些诗里写的世界。”

李逸尘看着这条评论,嘴角微微扬起。

然而,正当他以为这一阶段的任务已完成时,苏婉仪却带来了另一个棘手的问题。

“我们发现一个问题。”她指着屏幕上的数据分析图,“虽然导览系统的使用率很高,但游客在古城内的停留时间并没有明显增长,消费转化率也不理想。”

“也就是说,吸引力有了,但留不住人。”李逸尘沉声说道。

“对。”苏婉仪点头,“我们做了进一步调研,发现很多人看完一圈就走了,没有产生更深层次的文化认同感。”

“这说明,我们的活动策划还不够吸引人。”李逸尘陷入沉思,“必须想办法让他们留下来,参与到古城文化中去。”

他翻开笔记本,在“深化融合”那一栏下又添了一行字:

**“如何让文化活动更具参与感和仪式感?”**

会议室陷入短暂的沉默。

“或许……”赵阳突然开口,“我们可以尝试打造一些沉浸式文化体验活动?比如诗词朗诵会、古风市集、传统工艺工坊之类的。”

“这个方向可行。”李逸尘眼中闪过一丝光亮,“但要怎么做才能既保留文化底蕴,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和节奏?”

没人立刻回答。

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洒进来,照在那本摊开的笔记本上,映出一行清晰的字迹:

**“科技赋能,文化再生。”**

李逸尘站起身,走到窗边,望向远处的古城墙。

他知道,这条路才刚刚开始。

“下周之前,我要看到一份完整的文化活动策划案。”他转身,目光坚定。

“我们要做的,不只是展示过去,而是创造未来。”

上一章 第235章提高待遇,留住人才 都市重生:以诗词歌赋重塑华夏古梦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237章策划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