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深将失踪演员的梦呓录了下来,试图分析其中的声音频率和语调。他发现那些声音中包含着一些异常的高频信号,这些信号与他在摄影棚检测到的那个低频声波,似乎存在某种复杂的关联,就像是一对反义词,或者说,是一扇门的两面。
乔欣的小说则在写作过程中,遭遇了离奇的障碍。她写的关于那个维度空间的描写,总是被一种无形的力量干扰,文字会变得模糊,文件会莫名其妙地损坏。她甚至感觉到,在她写作时,似乎有某种“东西”在通过网络监视着她。
这些异常现象,让他们的神经紧绷。他们意识到,那个维度,那个神秘组织,并非离他们而去,而是以一种更加隐秘和渗透的方式,存在于他们的现实生活中。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白敬亭突然接到了一个匿名电话。电话里是一个经过变声处理的低沉声音。
“我知道你们在调查什么。”那个声音说道,“停止。有些门,一旦打开,就无法关闭。”
“你是谁?”白敬亭冷声问道。
“一个警告者。”对方说道,“那个维度通道,并非你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它连接的不是你们所理解的另一个世界,而是一个……‘过滤器’。它过滤着时间和空间,过滤着……意识。”
“过滤器?意识?”白敬亭不解。
“你们的朋友,他只是被‘过滤’了。”对方继续说道,声音里透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悲凉,“而那个道具,是打开过滤器的钥匙。那个组织,他们想要控制这个过滤器,控制那些被‘过滤’的……残余。”
“残余?什么残余?”
“时间、空间、意识……被遗忘、被抹去、被扭曲的一切。”对方说道,“停止追寻。否则,你们也会被过滤。”
电话突然被挂断了。
这个匿名电话带来了更多的问题,也带来了更深的恐惧。过滤器?残余?那个维度通道的真相,似乎远比他们想象的更加复杂和可怕。
他们将这个电话的内容告诉了其他人。所有人都感到不寒而栗。如果那个维度通道是一个“过滤器”,那么失踪的演员,魏大勋,以及那个消失的道具,他们是被“过滤”到了哪里?成为了什么样的“残余”?
这个新的可能性,让他们对魏大勋的处境更加担忧。他是否还保留着自己的意识?是否还在那个“过滤器”中挣扎?
他们决定,无论如何,都要继续调查下去。他们不能放弃魏大勋,也不能让那个神秘组织控制那个可怕的“过滤器”。
他们的调查方向发生了改变。不再仅仅关注摄影棚的切面和道具的下落,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广泛的领域:历史上的未解失踪事件、与空间异常相关的传说、以及那个神秘组织的背景。
杨蓉在网络上搜索关于“过滤器”和“意识残余”的信息,意外发现了一些古老的神秘学文献,其中提到了一个被称为“边缘世界”的概念。这些文献描述,“边缘世界”是一个介于现实世界和虚无之间的空间,那些被时间遗忘、被空间抛弃、被意识排斥的事物,都会被“过滤”到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