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正是我需要的。
03
在与这三个男人周旋的同时,我没有忘记我的“小号”——那个潜伏在匿名论坛里的账号。
我密切关注着论坛里的议论,看他们如何讨论我,如何猜测我和那三个男人之间的关系。
“季晴今天跟陈总一起吃了午饭!看起来有说有笑的!”
“假象!我看到李总在她办公桌上放了一束花,肯定是李总领先了!”
“你们都错了,王总才是最终赢家,他那种男人最懂怎么拿捏人心!”
“我看啊,季晴根本就是想通吃!三个都想要!”
“等着吧,这季晴迟早要翻车!”
论坛里的声音越来越嘈杂,他们像是一群饥渴的看客,巴不得场面越混乱越好。
而现实中,那三个男人也开始互相“偶遇”了。
陈总会在李总和我说话时,恰好走过来,用一种长辈的语气对李总说:“小李啊,工作上的事情还没处理吗?别总玩。”
李总会在陈总给我安排任务时,故意凑过来:“陈总,这点小事怎么能让季晴来做?我来做就行了!”
王总虽然不那么直接,但他会在他们两人明争暗斗时,不动声色地插进话题,用他的专业知识和独特见解,将场面掌控在自己手中。
他们三个人都自信满满,认为自己才是那个最终能“拿下”我的人。他们甚至开始在无形中较劲,比拼谁对我的“攻势”更有效,谁能引起我更多的反应。
这种较劲,有时会升级为公开的冲突。
一次部门会议上,陈总和李总因为一个项目方案产生了分歧,两人你来我往,唇枪舌剑,火药味十足。而在他们争论的间隙,两人不约而同地看向我,仿佛在等我的反应,或者说,在等我看他们谁更强。
我坐在那里,面无表情地听着,心里却在冷笑。
他们以为自己是主角,在舞台上表演,而我只是台下的观众。
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个舞台,以及舞台上的剧本,都是由我来掌控的。
我适时地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我的意见中立且专业,既没有偏袒任何一方,又精准地指出了方案中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我的发言让争吵的两人都安静了下来。他们都看向我,眼神中带着一丝复杂——既有对我能力的认可,也有对我中立态度的不解。
王总在这个时候开口了:“季晴的意见很有参考价值。我们应该认真考虑。”
他的话语像是一个定锤,结束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散会后,陈总叫住我,语气带着一丝警告:“季晴,你应该知道站在哪一边对你更有利。”
李总也凑过来,笑嘻嘻地说:“季晴,你刚才可把我俩都涮了啊!”
王总则只是对我微微点头,眼神中带着一种深意。
他们都试图拉拢我,或者至少,让我明确地站在某一方。
但我不会。我的目标不是站队,而是成为这场游戏的主宰者。
我继续维持着“为难”的假象。在面对他们三个的“追求”时,我时而表现出对陈总的敬畏,时而表现出对李总的兴趣,时而又表现出对王总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