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评论引起了一些讨论。部分网友认为批评是客观的,认为陈肆毕竟年轻,还需要时间沉淀。也有粉丝认为评论过于苛刻,认为陈肆的创新尝试不应该被轻易否定。
陈肆看到了这篇评论,但她没有像以前那样感到沮丧或愤怒。她知道,批评是成长的一部分。她仔细阅读了评论中的每一个字,试图理解其中提出的问题。
在一次团队会议上,大家讨论到这篇评论。
“我觉得他们有点吹毛求疵了。”刘耀文有些愤愤不平,“这几首歌明明很好听啊!创新本来就需要过程。”
“是啊,而且那个‘刻意’的说法,我不太认同。”宋亚轩也说,“我觉得那些融合的地方处理得很自然。”
陈肆听着哥哥们为她辩护,心里很感动。她抬手示意大家安静。
“我觉得这篇评论也有它一定的道理。”陈肆平静地说,“在尝试新的东西时,确实有可能出现一些衔接不够自然的地方。这是我需要继续学习和提升的。”
“小圆,你别太往心里去。”马嘉祺看着她,担心她会钻牛角尖。
“我没有啊,哥。”陈肆笑了笑,“批评也是一种反馈嘛。至少说明我的作品引起了讨论,也指出了我需要改进的地方。我只会把它当作动力,以后做得更好。”
她的话让哥哥们都有些意外。他们看到的是一个在压力和批评面前,更加成熟和坚定的陈肆。
私下里,陈肆也确实在认真思考评论中提出的问题。她请教了公司的资深制作人,也和其他音乐人交流,探讨如何在“融合”中做到更加自然和流畅。她开始更加深入地研究各种传统艺术形式的内在逻辑和情感表达,试图找到更深层次的连接点。
她的努力很快在新作品中得到了体现。在为一个电影创作主题曲时,她将京剧的唱腔和身段融入到了歌曲的旋律和舞蹈编排中。这次的融合更加巧妙,不露痕迹,既保留了京剧的韵味,又符合电影现代的风格。
电影上映后,主题曲受到了广泛好评。有评论家写道:“主题曲的创作堪称点睛之笔,尤其是京剧元素的运用,处理得非常高级。可见创作者陈肆在艺术融合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这个评价,无声地回应了之前的质疑。
然而,作为公众人物,陈肆除了面对工作上的挑战,也难免会遇到一些私生活上的困扰。
一次,网络上突然流传出一张模糊的照片,照片中一个看起来像陈肆的女孩和一个男生走得很近。虽然照片模糊不清,但还是引起了一些猜测。
“这是小圆吗?”
“跟谁啊?不会是谈恋爱了吧?”
“19岁谈恋爱也很正常啊,但如果是真的,公司会不会反对?”
消息传到哥哥们耳朵里时,他们都很紧张。他们知道陈肆现在专注于事业,而且她对感情的事情一直比较“迟钝”,不太可能这么快就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