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楚钦赛前紧张时,她能捧着《噗桑笑话大全》念谐音梗;甚至后勤阿姨摔伤腿,都是娇娇第一个发现,还自制了《康复膳食表》。
"她像个小太阳,"队医感慨,"走到哪儿亮到哪儿。"
数据佐证着奇迹:娇娇来后,国乒队伤病率下降37%,团队满意度提升64%,连食堂浪费率都降低了——因为娇娇设计了《营养光盘计划》,吃饭积分能换她手绘的噗桑徽章。
花滑队那边更是翻天覆地。曾经冷得像冰窖的训练馆,现在贴着娇娇画的《摔倒不可怕》漫画墙;赵宏博教练开始随身带棒棒糖,因为娇娇说"甜食能促进多巴胺分泌";就连最严肃的选拔赛,都增加了"噗桑鼓励环节"——选手可以抱噗桑玩偶上场。
"知道最神奇的是什么吗?"姚斌教练神秘兮兮,"有娇娇在场,小队员们的4周跳成功率真能提高15%!玄学啊!"
但娇娇自己从不觉察这些。她只是本能地去做:发现许昕胃不好,就跑去和营养师研究养胃食谱;注意到马龙赛后失眠,就录制了《睡前呼吸引导音频》;甚至保洁阿姨想学识字,她都认真做了《常用字联想记忆图》。
"不是我们收养了她,"王楚钦看着给保安大叔画交通示意图的女儿,声音温柔,"是她在修补我们残缺的生活。"
某次海外集训遭遇暴雪,航班取消物资紧缺。娇娇把大家召集到餐厅,用面粉和果酱办"创意点心大赛",还颁发了用易拉罐做的奖杯。那张所有人笑着啃歪扭饼干的照片,至今挂在体育总局大堂。
"知道为什么叫'娇娇效应'吗?"李局长有次公开演讲时说,"她让这群世界冠军明白——比金牌更亮的,是互相照耀的心。"
深夜的训练馆常能看到这样的画面:娇娇窝在王楚钦怀里打瞌睡,手里还攥着画到一半的战术图;马龙轻轻给她披上外套,许昕蹲下身帮她收好彩笔。
月光洒在这一大一小身上,像幅温暖的油画。
也许刘国梁说得对:"娇娇来的那天,国乒队才真正成了家。"
而这个家最珍贵的宝贝,正嘟囔着梦话:"爸比...明天...记得给龙爸爸泡枸杞呀..."
木娇娇的国际包裹收发室,已经成为体育总局最神秘的角落。
周一早晨,王楚钦推着板车来取件时,直接被淹没在包裹山里——德国的有机橡皮糖、日本的限量版噗桑玩偶、瑞典的手工木质球拍模型,甚至还有巴西寄来的热带水果干,箱子上用歪扭中文写着:「给娇娇宝贝补维生素!」
"这都第几批了..."许昕艰难地扒开礼物堆,"上周不是刚清空吗?"
娇娇正踮脚拆包裹,举着俄罗斯花滑队寄来的水晶冰鞋项链:"昕爸爸看!卡米拉姐姐说这个会带来好运!"
最夸张的是某天,国际乒联主席维克多亲自扛着个大箱子来访:"娇娇!这是各国运动员联名送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