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乒队集体松口气。但很快发现新问题——娇娇开始沉迷"情绪管理创新"。
她给噗桑玩偶装了语音模块,录制了各种替代性呐喊:
"哎呀呀"(对应普通失误)
"好气哦"(针对裁判误判)
甚至还有英文版"oh my噗桑"(国际赛事专用)
最绝的是她开发了《脏话转化评分系统》:
说"讨厌"加1分
喊"太过分"加3分
憋住不骂人直接奖励10分
积分可兑换和爸比吃冰淇淋次数
网友得知后,又搞出#娇娇情绪管理游戏#挑战赛。明星们纷纷晒积分:"今天拍戏NG十次,学娇娇说'噗桑保佑',没骂人!"
教育专家跑来调研,结论是:"娇娇现象推动了情绪教育的范式革命。"
刘国梁看着报告,心情复杂:"所以现在骂人不对,但玩'骂人转化游戏'就是教育改革?"
更让他头疼的是,娇娇最近开始研究"跨国骂人文化比较"。她认真地问:"为什么德国选手喜欢说'Scheiße(狗屎)',而日本选手说'ちくしょう(可恶)'?这和他们的握拍方式有关吗?"
王楚钦连夜给噗桑玩偶编程,设定成只要娇娇研究这个就自动播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众人歌》。
然而谁都没想到,真正的"教育阻碍"出现在娇娇生日那天。
网友众筹给她送了座"国粹博物馆"——其实是满屋子搞笑周边:
印着"妈的"的减压球(附说明书:生气时捏它!)
"噗桑消音器"(一按就喊"世界和平")
甚至有个智能陪练机器人,专门模拟对手挑衅:"来呀!骂我呀!"
娇娇开心得满屋打滚:"网友叔叔阿姨太懂娇娇啦!"
当晚,她的《情绪管理论文》更新了章节:
「论社会支持系统对青少年运动员心理建设的积极作用——以'妈的事件'为例」
文末致谢:"感谢全网粉丝帮娇娇把'错误'变成'成长礼物'。"
月光下,娇娇给噗桑换上新衣服——网友寄的T恤上印着:"我骂人但我是好孩子"。
王楚钦在门口看着,突然笑了。
也许网友说得对:在爱的包围下,孩子自有成长的智慧。
就像娇娇在日记里写的:
「骂人不好玩,但把骂人变成让大家笑的事...超好玩呀!」
而那个引发风暴的"妈的",最终被娇娇收录进《人类情绪声音标本集》,标注:
「样本001:一种可以被爱转化的能量。」
当然,她没忘记在扉页写上:
"本标本集由噗桑保安队监督出版,文明用语,从娇娇做起!"
花滑队推开国乒训练馆大门时,带着西伯利亚寒流般的气场。
姚斌教练把平板"啪"地拍在球台上,屏幕正循环播放娇娇的"妈的"集锦——慢镜头放大她鼓起的腮帮子,甚至有人给配了《野蜂飞舞》背景乐。
"刘国梁!"姚斌声音抖得发尖,"我们娇娇在冰上是天鹅!到你们这儿成变成炸毛麻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