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娇娇的智能手环就寄到了家——附带孙女语音说明:"爷爷!这个会提醒你休息!娇娇远程监督哦!"
变化像春雨渗入缝隙。
王楚钦开始记得母亲关节痛的周期,提前寄去娇娇研发的"热敷贴";发现父亲手机字体调太大,立刻网购带放大镜功能的支架。他甚至学着娇娇做《亲情互动数据分析》,记录父母每次通话时长的微妙变化。
"爸比你看,"娇娇某次指着图表,"奶奶笑声频率和室外温度正相关!所以要多提醒她晒太阳!"
最触动的是今年母亲生日。王楚钦原定有商业活动,却连夜飞回家,手里拎着娇娇亲手做的"声波蛋糕"——据说按特定频率唱歌,蜡烛会随音符闪烁。任女士吹蜡烛时泪光闪闪:"你小时候,妈过生日你只会画贺卡..."
"现在还是画,"王楚钦不好意思地笑,"娇娇帮我升级成3D建模了。"
而真正的"理解闭环",发生在上月娇娇花滑比赛摔倒受伤住院时。
王楚钦在病房守夜,看着病房里的娇娇很是心疼。凌晨三点,刚过来的王爸爸和任女士拍了拍王楚钦的肩膀轻声说:"我和你爸当年守着你受伤做手术时,也这样。别怕!"
那一刻,王楚钦突然明白:爱是一场代代相传的注视。只有在有了需要自己去注视的孩子后,才懂得注视者的心情。
他手机存着两个特别相册:
《娇娇成长史》里,女儿从够不到球台到征服世界;
《父母老去录》中,二白头发从鬓角蔓延成星河。
娇娇之前有次翻看时突然说:"爸比!娇娇算出来了!你陪爷爷奶奶的时间曲线,和娇娇没在你身边的曲线...是镜像对称哦!"
月光洒满病房时,王楚钦给睡着的娇娇掖被角。
他走到窗前,看见玻璃上好像反射着三代人的影子——像娇娇常画的"爱心函数图",在时空坐标里无限延伸。
也许这就是成长:当你开始把父母放进未来规划时,童年才真正落幕。
而他的小女儿,正用最笨拙又最聪明的方式,教会他如何同时拥抱来路与归途。
王楚钦的"空巢老人体验卡",来得比同龄人早了整整十多年。
早晨六点,他习惯性热好牛奶端到儿童房,才想起娇娇在苏黎世参加国际少儿科学论坛。餐桌上孤零零摆着两片面包,他对着手机里女儿的视频发呆——屏幕里娇娇正用流利德语演讲《运动损伤的量子力学解释》,台下坐着一群白发教授。
"爸比!"娇娇突然对着镜头挥手,"你的牛奶热过头啦!蛋白质变性了!"
王楚钦手一抖,赶紧关掉微波炉。这已经是王楚钦本月第三次被木娇娇远程投喂知识了——上周他切菜时,娇娇从日内瓦打来视频:"爸比!刀和砧板夹角小于30度时,维生素流失率增加5%!"
国乒队训练馆里,王楚钦的"中年空巢老人综合征"成了新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