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食堂的张阿姨,每次看到娇娇认真啃骨头的样子,都会露出欣慰的笑容,但眼神深处,似乎还残留着一丝对过去半个月“误入歧途”的反思。偶尔,她给其他队员打菜时,还会下意识地嘀咕一句:“伤筋动骨……得吃骨头……记住了,是骨头……”
这场由八岁孩子发起的、充满逻辑力量的“饮食革命”,成为了国乒队食堂一段令人捧腹的佳话。它也再次证明,有时候,最清晰的道理,就藏在孩子那双未被固有思维束缚的眼睛里。
当刘国梁在队内会议上提出“让娇娇当球童”这个想法时,会议室里安静了两秒,随即爆发出热烈的赞同声。
“妙啊!刘指!”许昕第一个拍大腿,“这主意绝了!既能让娇娇跟着咱们,不让她一个人闷着胡思乱想,又能让她近距离感受比赛气氛,还不会让她有身体负担!”
“对对对!”马龙连连点头,眼睛发亮,“娇娇那孩子,你让她完全脱离赛场,她肯定憋得难受。当球童好,就在场边活动活动,递递球,安全!还能治治她的‘球瘾’!”
王楚钦作为父亲,更是举双手赞成,心里的大石头仿佛瞬间轻了一半。他太了解女儿了,这段时间的安静乖巧,底下藏着对赛场多大的渴望。能让她以这样一种安全的方式参与进去,简直是再好不过的安排。
方案迅速被细化:娇娇将作为国乒队的“专属球童”,主要在中国队比赛的场次出现,负责在场地内捡球,并将球递交给工作人员。考虑到她的伤势初愈,会配备专门的队医在场边随时关注,并且严格限制她的活动范围和强度,绝不允许她奔跑或做出任何可能拉扯伤处的动作。
申请报告以最快的速度被递交到了体育总局和国际乒联。
体育总局那边的批复来得异常迅速,李局长甚至亲自打来电话:“这个安排很好!体现了我们对运动员,特别是未成年运动员的人性化关怀。批准!一定要确保娇娇的绝对安全,把这当成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完成!”
国际乒联的回复更是充满了人情味和“蹭热度”的敏锐。主席维克多直接发来视频邮件,笑容满面:
“亲爱的刘,这真是个充满温暖和创意的提议!木娇娇选手是世界的宝贝,我们非常乐意看到她以球童的身份出现在赛场,这本身就是乒乓球运动亲和力的最佳体现!国际乒联全力支持!我们会为她准备最合适的球童制服,并确保所有赛事官员都会给予她特别的关照!”
批复之快、态度之热情,让国乒队众人都有些意外,随即又了然一笑——他们家娇娇,现在可是名副其实的“国际顶流”啊!
当一切手续敲定,王楚钦带着这个好消息回到家,准备给女儿一个惊喜时,他故意用平淡的语气说:“娇娇,下个月的公开赛,爸比和叔叔们要去比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