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乒队和花滑队通过正式渠道,委婉地表达了“希望官方账号能保持专业形象,避免过度娱乐化,尤其不应将压力转嫁给未成年运动员”的“友好建议”后,国际滑联和国际乒联的社交媒体账号,终于迎来了一次“画风矫正”。
首先,国际滑联删除了那条“抱娃走台步练习”的搞笑视频,国际乒联也撤下了那条暗含酸意的“檄文”。双方账号的发言,重新回到了发布赛事信息、运动员风采、技术分析等“正经内容”的轨道上。
然而,正如老话所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那份因“抢得先机”而滋生的得意,如同试图捂住盖子却仍在噗噗冒泡的汽水,总在不经意间从国际滑联的官方措辞中泄露出来。
例如,在发布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的正式赛程时,国际滑联的公告是这样写的:
“本届总决赛将呈现一系列激动人心的对决,我们亦将迎来一项‘温馨而具象征意义’(加粗)的创新环节——由备受喜爱的年轻运动员木娇娇担任特别献花使者。此举旨在‘弘扬体育精神的传承与人文关怀’(加粗)。”(加粗的词语,隐隐透着一股“我们想到了你们没想到”的优越感。)
而在介绍参赛选手的推文中,提到某位与木娇娇有过互动的运动员时,会“不经意”地加上一句:
“值得一提的是,该选手曾表示非常期待在赛后收到来自我们特别的小使者的祝福。”(“我们”二字,咬得格外清晰。)
甚至在转发赞助商为总决赛造势的宣传片时,国际滑联的评论也暗藏玄机:
“感谢合作伙伴的精彩制作!我们相信,本届总决赛因其独特的温情元素,必将成为一场令人难忘的冰上盛宴。”(“独特”一词,意味深长。)
相比之下,国际乒联的发言则显得“克制”许多,但细品之下,也能察觉到一丝不甘和“憋着劲”的味道。他们的推文更多地聚焦于乒乓球运动本身的技术性和竞技魅力,强调“速度”、“力量”与“智慧”的结合,仿佛在默默积蓄力量,准备在下一次赛事中“一鸣惊人”,扳回一城。
网友们都是“显微镜”女孩/男孩,立刻捕捉到了这微妙的变化:
“哈哈哈!国际滑联这语气,像极了考了第一名还要假装谦虚的学霸!”
“感受到了!虽然不说人话了,但字里行间都在飘着小彩虹:‘我赢了!我赢了!’”
“国际乒联:我忍!等我憋个大招!(暗中观察.jpg)”
“两大官方:表面(严肃脸):我们很专业。内心(滑联:嘻嘻!乒联:哼!)”
国乒队和花滑队的队员们刷到这些“收敛版”但依旧“暗流涌动”的推文时,也是忍俊不禁。
刘国梁指着手机对姚斌说:“老姚,你看你们滑联,这嘚瑟劲儿都快从屏幕里溢出来了!就差没直接写‘我们有娇娇你们没有’了!”
ps:内容纯属虚构!请勿上升现实生活!不喜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