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大也好。”周奕低声说,“至少能让更多人知道,我们没有被吓倒。”
当晚,一个临时的加密协作平台在“黑猫”的帮助下建立起来。周奕在“A市真相互助群”里发布了链接和简单的操作指南。
出乎意料的是,响应的速度远超他的想象。不仅仅是A市的市民,全国各地关注这件事的人都涌了进来。有学生,有白领,有程序员,有退休老师,甚至还有一些看起来像是网络技术爱好者的匿名用户。
平台的核心是一个巨大的数据共享区和任务发布区。“黑猫”将整个调查任务拆解成一个个小块:谁负责分析特定时间段的流量包,谁负责扫描可能被入侵的服务器,谁负责从公开信息中提取关键词,谁负责整理和交叉验证线索……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技术水平和空余时间领取任务。
一个叫“代码狗”的匿名用户主动提出帮忙搭建更稳定的技术架构;一个叫“数据狂人”的人表示可以利用他的人脉和资源,尝试获取一些非官方渠道的数据;甚至还有一些看起来全不懂技术的普通人,他们表示愿意贡献自家的闲置电脑算力,或者帮忙整理最基础的文本信息。
这是一场全由民间自发组织的“真相搜寻行动”。没有统一的指挥,没有严格的纪律,只有一股共同的信念和不甘被愚弄的愤怒。
起初,行动磕磕绊绊。很多人是第一次接触这样的协作方式,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信息辨别能力也有限。错误的报告、无效的数据、甚至是一些恶作剧信息层出不穷。
但很快,群体展现出了惊人的自学能力和纠错能力。有经验的人开始主动指导新手,技术大牛们分享着他们的工具和方法。一个临时的FAQ文档被创建起来,解释着各种专业术语和操作流程。一个自我管理的体系在混乱中逐渐成型。
周奕和“黑猫”则扮演着核心协调者的角色。他们负责整合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碎片,筛选出有价值的线索,规划下一步的行动方向。他们的时间被全占据,几乎是二十四小时在线,处理着海量的信息和来自各方的询问。
随着调查的深入,一些惊人的发现开始浮出水面。
首先,“黑猫”通过追踪三中网络异常波动的源头,发现它并非来自外部攻击,而更像是从学校内部某个点爆发,然后迅速扩散。那是一个被废弃已久的储藏室,平时根本没人使用。
其次,几个负责分析三中周边监控录像的志愿者发现,事发前后的几个小时内,有几段关键的监控录像出现了严重的画面失真和数据损坏,而且损坏的模式非常特殊,不像是人为破坏,更像被某种强大的能量场扭曲。
最令人不安的是,一些研究历史文献的志愿者发现,在A市的历史记录中,曾零星记载过一些类似的、无法解释的“怪谈”或“异象”,大多发生在城市的某个特定区域,似乎与那个废弃储藏室的位置有所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