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他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冰冷?
然而,接下来的日子,他又恢复了那种状态。早出晚归,书房紧闭,我们之间的交流依然仅限于必要的问候,甚至连问候都很少。
我开始觉得,他那天晚上的反应,也许只是一时被流言激怒,或者被我的质疑惹恼,并不是因为在意我。
我们之间的关系,依然是这座大房子里最远的距离。
随着时间的推移,丁家父母开始有些着急了。尤其是丁妈妈,总是在家庭聚会时拉着我,问我有没有和程鑫一起出去玩,有没有去看电影,有没有一起吃饭。
“妈,我们挺好的,就是他最近工作比较忙。”我只能硬着头皮撒谎。
丁妈妈叹了口气:“再忙也不能忽视了家庭啊。你们两个年轻人,多培养培养感情。程鑫那孩子啊,看着冷,其实心挺软的。就是不爱说。”
心软?我真是呵呵了。我怎么没看出来?
丁爸爸虽然话不多,但眼神里的期盼我也能感受到。在家族长辈的压力下,我和丁程鑫开始被迫进行一些“表面和谐”的活动。
比如,一起出席一些商业宴会。每次出席前,丁妈妈都会拉着我嘱咐:“你挽着程鑫的手,多笑笑,让大家看看你们小两口多恩爱。”
于是,在各种社交场合,我就像个提线木偶一样,挽着丁程鑫的手臂,对着每一个上前打招呼的人微笑。丁程鑫倒是配合,全程没有甩开我的手,脸上挂着那种标准的商业微笑,虽然看着依然有点冷,但至少没让我太难堪。
但我知道,一旦离开了人群,那种疏离感就会立刻回来。在宴会角落里,他会礼貌性地问我一句:“累了吗?”然后就自己去和生意伙伴聊天,留下我一个人杵在那里。
有时,他会突然递给我一杯饮料,或者帮我拿一份点心,动作自然得仿佛我们真的是一对恩爱夫妻。这些小小的举动让我心底泛起一丝涟漪,但很快又被理智压下。这不过是他的教养,或者说是为了应付场面罢了。
他甚至会在某些场合,当有人问起我们的婚后生活时,用一种略带宠溺的语气说:“她呀,就知道花钱。”
我听到这话,表面上要露出不好意思的表情,心里却在咆哮:我花谁的钱了!我们是财务独立的!
不过说实话,虽然我们签了协议,但我确实花了他不少钱……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他家里的阿姨,我享受的各种便利,还有他偶尔给我买的一些东西(虽然都是以“这个你可能需要”的名义,比如某个昂贵的护肤品,或者一个新款的电子产品)。
我嘴上不说,心里觉得,这可能就是他“给丁太太的体面”。我接受了,也习惯了。毕竟,嫁给他,这些也是理所当然的“福利”。
直到有一次,我在和一个好闺蜜打电话吐槽。
“你不知道,他有多冷漠!每天跟个冰块一样,回来不是书房就是健身房,跟我说的话不超过三句。真不知道我嫁给他干嘛!”我压低声音,生怕被家里的阿姨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