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昊开始对我表示好感,请我吃饭,送我小礼物,聊一些关于升职加薪、未来规划的话题。这些话题在我跟男友的交流中,总是被“任务”、“怪兽”、“能量指数”这些我听不太懂的词汇打断。
陈昊知道我有男朋友,但他表现得很绅士,只是以朋友的身份关心我。有一次,我因为和男友吵架,心情很差,在公司楼下哭。陈昊看到了,没有多问,只是递给我纸巾,然后安静地陪我坐了一会儿。他没有趁机说我男友的坏话,也没有表露暧昧,只是静静地听我倾诉工作上的烦恼。
他的这种“普通”和“稳定”,在当时的我看来,像冬日里的一杯热茶,虽然不惊艳,但暖人心脾。
慢慢地,陈昊开始更频繁地出现在我的生活中。他会在周末约我去看看电影,去新开的餐厅吃饭。他聊天的内容,都是我熟悉的、关于都市生活的一切。他会跟我讨论哪个楼盘性价比高,哪个区的学区好,哪个牌子的车开着更舒服。
这些话题,就像一把把小刀,轻轻地割裂着我与男友之间,由“现实困境”造成的裂痕。
有一次,陈昊约我去看一套样板房。他说:“我们公司最近有合作的楼盘,内部价很优惠,只是了解一下,没关系。”
我犹豫了一下,还是去了。
样板房很大,装修得很漂亮,落地窗外是这座城市繁华的夜景。厨房里一切都是崭新的,卧室宽敞明亮,衣帽间大得可以装下我所有的衣服。
陈昊站在窗边,看着外面的夜景,轻声说:“这才是生活应该有的样子,不是吗?稳定、舒适、看得见的未来。”
他的话像一道闪电,劈开了我心里一直努力维持的平衡。我站在那里,看着这套漂亮的房子,再想想我跟男友挤在合租房里,为几百块钱房租争吵的样子,心里五味杂陈。
那天晚上回家,我第一次没有直接回我们的房间。我在客厅坐了很久,看着手机里陈昊发来的样板房照片,又看看男友因为执行任务而空着的床铺。
巨大的落差感像海浪一样席卷了我。
第二天,男友回来了,带着一身的疲惫。他看到我坐在沙发上,眼神有些躲闪。
“回来了?”我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
“嗯。”他应了一声,走过来在我身边坐下。
“今天又……很危险吗?”我问。
他沉默了一会儿,说:“还好,只是受了点伤。”
我这才注意到,他手臂上有一道划痕,虽然不深,但边缘有些焦黑。
我心里一痛,想去摸摸那道伤口,手伸到一半又缩了回来。
“疼吗?”我问。
“不疼。”他勉强挤出一个笑容。
我们之间,似乎隔着一层透明的墙。这堵墙,一边是他的奥特曼身份,他的使命,他的危险;另一边,是我的普通生活,我的担忧,我的对安稳未来的渴望。
这堵墙,在同居的这段时间里,一点点地变得厚重,难以逾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