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侵删
古典时代的国家互动往来是非常少的,由于交通和通讯手段都极度不发达,一个国度与远在千里之外的国度取得联系是非常困难的,正如汉王朝不可能真的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去寻觅罗马,罗马帝国多数人也不对远在东方的王朝有什么太大兴趣(就罗马人的观念来看,他们占据西方,反而是帕提亚王朝占据东方,当然这个东方也仅限于西亚)。我个人倾向于把这些古典国度孤立看待,因为本身交集就不大,即便是跟罗马有较多互动的帕提亚王朝/萨珊波斯,两者不争斗的时候还是各玩各的,遑论更远的汉王朝和印度化国度贵霜王朝。然而,因为乐乎对罗马的认知太模糊,正儿八经描写罗马社会生活的文章太少,多是跟其他国度一同出场。
(关于小说)同人这么看没什么毛病,实际罗马人想跟中原王朝牵线搭桥搭不了,最后也不管了;中原王朝后来也没几个人再理会罗马帝国,本来也没几个人关心大秦是不是真的那样。
“我为和平而生,却维护不了和平”?
联合国宪章开篇第一章宗旨及原则就有“促进国际合作......且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 联合国所有会员国,无论大小、贫富、政治观点和社会制度差异,在联合国中都有发言权和投票权
圈规写了不能搞女体?
厌女就厌女,别扯那么多
事实上大部分国家的名字都属于阴性词,也就是偏女性化的。英语虽然没有阴阳性之分,但是在他们的刻板印象中,以“a”或者“ie”为结尾的名字,给人的感觉会很“女性化”。
真要严格按照各国的文化来讲,其实大部分国家都是女性。“国家拟人”并不是一个新潮的概念,它挺古老的。欧洲很早就会把国家给拟人化,而且通常就是女性形象——法国有玛丽安娜,德国有日耳曼尼娅,英国有不列颠尼娅。美国也是有自己的国家拟人形象的——“哥伦比亚小姐”(我不太清楚为什么她叫哥伦比亚)。只不过后来这个形象被遗忘了,被“山姆大叔”代替了。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德国身上,现在日耳曼尼亚很少有人提起了,德国目前流传最广的拟人形象,是民间自创的一个叫米歇尔的男子。
墨西哥挺特别,它的名字是一个纯粹的阳性词。即便如此,还是有不少墨西哥人会把自己的祖国画成女性。很多严格的屈折语都有阴阳性之分,比如法语德语。屈折语中最重要的是拉丁语,拉丁语是罗马的通用语言,欧洲很长一段时间都用拉丁语书写神学作品,可以说拉丁语在欧洲是正统,而拉丁语中a结尾的多为阴性词,这点依然影响着今天的欧洲人,所以人们听到就会觉得女性化(虽然屈折语的词性跟男女不是一回事,但女名确实阴性词词根多)…英语很可能曾经是标准屈折语,后来变成孤立语化的屈折语,也就是说古英语也有阴阳性
最后求你吃一口法俄吧,1860s真的很香😁我个人偏bl或bg
话本这个软件有点冷门啊,但来都来了就发一下
(声明:以上长评均来自lof的评论区,求话本别屏否则默认审核破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