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总是那么周全,既关心我的学业生活,又顾及我的骄傲和自尊,好像真的没有一点私心。
一个人,怎么能理智清醒到这种地步?
他就没有一点点,属于青春的冲动和不管不顾吗?
宋亚轩和周敏敏又在群里刷屏抱怨我的"不告而别"。这回,我已经拿到了M国大学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并且成功申请到了一个颇有前景的实验室实习机会。从J大到M国首都,10880公里的距离,变成了我未来几年生活的常态。
一年的交换生经历让我成长了许多,至少在独立生活和专业领域都更加自信。围着厚厚的围巾走在异国他乡的街道上,我会想,这次,严浩翔总该放手让我自己闯了吧。
"英雄救美"的剧本他演了那么多年,却从没给过我"以身相许"的机会。那以后,这样的戏码,他大概再也无法出演男主角了。
我明白,一次又一次地努力提升自己,不过是我内心深处那份不甘于平庸的执念。人在追逐目标的时候,总会更加坚定最初的想法。他已经不再是我茶余饭后唯一的念想,更像是一段珍藏在心底的青春过往。
我们这些年私下联系的次数屈指可数,但四人群依旧活跃,大概是为了让彼此能够间接地参与到对方的生活中。他们还在同校的时候,一起选修的课程、吃的食堂新品,都会在群里分享,聊天也从不藏着掖着。
我一直远在他们身边之外,只能以这样的方式,默默关注着他们的生活,就像十七八岁时那样。
他不是个话多的人,但在群里,大事小事也从不缺席。偶尔几句玩笑或吐槽,我能得知他近况不错:参与的国家级重点项目得到了导师的高度评价,实验数据有了重大突破,最近刚被任命为课题小组的副组长。
严浩翔,其实还是那个光芒万丈的严浩翔,他的步伐永远比同龄人快了不止一步。
而原本只是为了追赶他的我,不知不觉间,也已经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更远的路。我不再亦步亦趋地踩着他的影子,小心翼翼地一蹦一跳。
我很累,压力很大,但只要想起十八岁时,那个在星空下许愿说要来上海发展的严浩翔,想起他眼中那片璀璨的前途,我就会默默咽回所有的软弱和眼泪。
我所有的人生规划,都曾是为了能与他站在同样的高度,那些为了追赶他的十七八岁,早已不复存在。
我希望,在三十岁之前,至少能真正做到那句年少轻狂时说出的"势均力敌"。
大三下半年,严浩翔加入了学校一个顶尖的科研团队。
那几年正是国内芯片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大四毕业后,他被导师推荐进入一家国内领先的半导体公司,短短半年时间,就因为出色的专业能力和项目成果,在部门里崭露头角。
宋亚轩则发挥了他的文艺特长和组织能力,毕业后进入了一家知名的文化传媒公司,策划了好几个颇有影响力的青年文化活动。他说,青春的梦想就是要去大胆实践。他们两个人,都在各自的领域里,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我和敏敏,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