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心声被偷听,真千金在田园综艺爆红了!
本书标签: 现代  偷听女主心声  吃瓜系统     

最好的故事

心声被偷听,真千金在田园综艺爆红了!

小思夏八岁那年,接了人生中第一个电影女主角——饰演一个在战乱中寻找哥哥的小女孩。开机前,导演特意找陆简舟和沈夏谈:“这角色有场哭戏,要表现出‘害怕却不敢哭’的劲儿,我怕孩子太小,撑不住。”

沈夏没说话,只是给导演看了段视频:画面里,小思夏蹲在宠物医院的走廊里,手里攥着煤球的病历本,眼睛红红的,却一直咬着嘴唇,直到医生说“煤球没事”,才扑进沈夏怀里放声大哭。

“她懂。”沈夏轻声说,“她知道什么是‘忍着’。”

实拍那场戏时,片场布置得像真的废墟,爆炸声效震得人耳朵发疼。小思夏抱着怀里的布偶(戏里是哥哥留的信物),缩在断墙后,睫毛上挂着泪珠,却死死盯着前方,仿佛下一秒就要冲出去。

导演喊“卡”时,她还没回过神,直到小念夏跑过来抱住她,才突然哭出声:“哥哥,我找不到你了……”

原来她把自己完全放进了角色里,分不清是戏里的“找哥哥”,还是怕现实里的哥哥离开。

陆简舟站在监视器旁,喉结动了动。他想起自己刚入行时,演一场失去战友的戏,也是这样,拍完后在后台哭了半个小时——真正的表演,从来都是把自己的血肉揉进角色里。

电影上映后,小思夏的名字刷爆了朋友圈。有影评人写:“那个躲在断墙后的小女孩,眼睛里装着一整个战乱年代的重量,不是演,是活成了角色本身。”

颁奖礼上,小思夏穿着粉色纱裙,抱着奖杯站在台上,奶声奶气地说:“谢谢煤球,是它教会我‘忍着疼’;谢谢哥哥,让我知道‘找一个人’是什么感觉。”

台下的小念夏红了脸,偷偷掐了掐沈夏的胳膊:“妈,她又拿我举例。”

沈夏笑着拍开他的手,眼角却有些湿润。她想起自己小时候写作文,总把沈知衍当主角;想起陆简舟第一次带她去片场,说“演戏就是把心里的话,借别人的嘴说出来”。

原来有些东西,真的会顺着血脉流淌——不是刻意的传承,而是耳濡目染里,把“认真生活”的本事,变成了“讲好故事”的天赋。

小思夏十二岁那年,决定暂停拍戏,专心准备升学。有记者追着问:“是不是家里不让你演了?”

她背着书包站在学校门口,坦然地说:“我想先当几年‘小思夏’,再去演别人的故事。”

那天放学,陆简舟来接她,看到她书包上挂着个旧布偶——正是当年拍戏时那个“哥哥的信物”。

“还带着呢?”他笑着帮她把书包甩到肩上。

“嗯。”小思夏踢着路边的石子,“它提醒我,演别人之前,得先好好做自己。”

陆简舟脚步顿了顿,忽然想起沈夏常说的那句话:“生活比剧本精彩,先学会看生活,才能演好生活。”

后来,小念夏成了新生代影帝,颁奖礼上特意感谢妹妹:“是她教会我,演戏不用装,把真心亮出来就行。”

而小思夏考上了戏剧学院,课余时间会写剧本,偶尔也客串角色。有次她写了个故事,讲一对兄妹在图书馆里打闹,结尾写着:“最好的演技,是把日子过成戏,又把戏过成日子。”

剧本被陆简舟拍了出来,上映那天,全家人坐在影院里。当屏幕上出现熟悉的图书馆场景,小思夏忽然凑到沈夏耳边:“妈,你看,我们的故事,一直在继续呢。”

沈夏转头,看见陆简舟正举着手机偷拍屏幕,小念夏在旁边吐槽“爸你能不能专业点”,而小思夏眼里的光,亮得像当年那个在片场偷看哥哥的小女孩。

散场时,晚风带着桂花香,和很多年前那个家庭旅行的傍晚一样。小思夏牵着煤球(它已经是只老猫了),小念夏在给朋友回消息,说“下次合作演兄妹吧”。陆简舟走在最后,悄悄牵住沈夏的手。

他们没再聊电影,也没说未来。只是走着,听着孩子们的笑声,感受着掌心的温度——就像沈夏写在剧本扉页的那句话:

“最好的故事,从不是刻意编排的传奇,而是一家人热热闹闹地走下去,把每一步都走成值得回味的情节。”

路灯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一串未完待续的省略号,温柔地缀在岁月的末尾,又引出无数个崭新的、闪闪发光的开头。

上一章 生活才是最好的剧本 心声被偷听,真千金在田园综艺爆红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