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无法理解这么长的话语,也不懂人的心事,只一味地舔舐她的手心,并拿头去拱她,企图获得更多。
她却没了逗弄的兴致,拍了拍狗头,留下一句话便扬长而去:
唐欢明天好好表现。
装模作样五分钟,荣华富贵一辈子——她这两天会有意无意地教它些东西,就是这个目的。除此之外,她也不能再为它多做什么了。
立秋后的中午仍是炎热,唐欢不会在这个时候遛狗和训练,就回办公室继续研究她的食谱配比。
研发一些新东西总比直接借鉴要困难得多。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又熬了两个大夜过后,唐欢终于配出了她想要的完美比例。
而汪苏泷,凭借在家休息的两天时间已然创作出一首新歌。当他把demo发给朋友以及工作团队时,大家不禁为之感到惊讶。
两天时间,他有一半是待在唐欢那儿,就连经纪人都一度以为他是去谈恋爱。没想到这人赶在七夕凌晨回来不说,一回家就闷头写歌,第三天直接出了完整版。
歌曲走治愈风格,旋律恢弘大气,与其说是人与动物的相处,不如说是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彼此交融和发展。可是它的用词又不是那么地假大空,里面藏了许多的细节,能够看到生活的点点滴滴融入其中,直抵人心最柔软的地方。
这首歌后来发行的时候直接被相关部门征用,邀请他作为环保形象大使演唱。这是后话,当下听歌的人心思各异:
徐丹宁偷骂他注孤生,李思睿大叫着误会他了,朋友则是问他最近生活是不是有什么变化。
实际对汪苏泷来说,这些都没什么,他就是正常地在工作,在生活,和过去的频率没什么不同。如果非要较真,确实有细微的变化:他最近脑子里的想法总是过载,情绪起伏也大。
汪苏泷可能是她那里去多了。
他如此给自己解释道。
汪苏泷是成熟的艺人,更是有敏锐判断的理想主义者,他知道如何调整自己。比如谁让他状态不稳定,那就有意识地去回避。
他开始给自己安排更多的行程,接更多的新歌邀约。
九月在忙碌中开启。
第一周,汪苏泷看上去仍然是在家休息。实际:健身、创作、录歌、拍摄,一样也没有落下,他已经在准备新的专辑。
这一周,唐欢也离开了北京,去往科学喂养更少普及的一些二线,甚至三四线城市开讲座。
刚回北京的那天晚上,她又大量地收到了社交平台的艾特,与此同时,一条#专业救猫团队救了只狗#的词条在热搜高挂。
没想到的是,点进消息列表,他们在评论艾特她的原博就是那条热搜。
唐欢什么情况?
她大概能猜到一点,还是心怀好奇点开了原博。
缘由是作为猫咪消防员的他们接到了一通救助电话,这次需要被救的却不是猫咪,而是一只狗,一只被困在16楼外墙沿边的狗。它非常害怕与人接触,也没有食欲,反抗应激反应巨大。
后来经过耐心等待终于将它救出来,送去医院治疗。可被救治后的狗狗依然害怕人类,他们没有狗狗驯化的经验,不知道后续该如何安排,因此只能发布视频到网上求助,请教训狗专业人士给他们专业的意见。
这也就是,粉丝为什么都艾特她的原因。
看完后唐欢当即联系了这个团队,跟他们了解更多的信息,对方又发来了不少的视频。
她一条一条看完,大概写了一个狗狗状态相关的思维导图发送过去。
然后拨通视频给他们一一分析:
唐欢营养不良、身体非常瘦弱,走路的姿态跟行动的动态跟正常的狗是有区别的。总体来讲,这是一只生理跟心理都失衡的狗。
这是她看救助视频得出的结论。
唐欢行走姿态、挣扎形式都是以前肢着地为主。通常情况下这种前爪扒地,像求救一样抱住一个东西,这种狗狗都是属于躲避型的狗。
这种狗在她职业生涯里遇见的不是第一只,包括之前跟汪苏泷一起救下的那只,也是属于这类。
唐欢告诉他们,躲避型的狗对于压力、刺激、排斥、未知的东西,会下意识地回避,就是什么事情它都想逃。
唐欢这个就是我们重点要去改变的,它对逃的这种认知。
“怎么改变?”
此时正值深夜,她也是连轴转了好几天,体验了一把顶流明星的作息,此时的精神算不上太好,就连眼睛也倍感疲倦,难得地戴了副眼镜。
作者感谢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