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疫情时代的探索取得初步成果后,白鹿、刘些宁、沈羽洁和孙珍妮将目光投向了更高的目标——推动公益艺术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深度融合。她们认识到,公益艺术具有独特的感染力和广泛的影响力,能够成为实现这些全球目标的有力助推器。
联合国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涵盖了消除贫困、零饥饿、良好健康与福祉、优质教育、性别平等、清洁能源等多个领域,旨在到2030年实现一个更加可持续、公平和繁荣的世界。四人决定围绕这些目标,策划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公益艺术项目,以艺术的形式唤起全球公众对这些目标的关注,并激发他们积极参与到实现目标的行动中来。
针对“消除贫困”目标,她们发起了“艺术扶贫创富行动”。深入贫困地区,与当地居民合作开展艺术项目。首先,组织艺术培训课程,根据当地的文化特色和资源优势,教授居民如手工编织、陶艺制作、传统绘画等艺术技能。这些技能不仅丰富了居民的文化生活,还为他们创造了新的收入来源。然后,帮助居民将手工艺品进行品牌化包装和线上线下推广销售。例如,在一个偏远山区,当地妇女擅长传统刺绣,但由于缺乏市场渠道,作品仅在当地少量销售。通过“艺术扶贫创富行动”,为她们设计了具有现代审美风格的刺绣产品,如时尚的手帕、背包、装饰品等,并借助“全球公益艺术联盟”的线上平台以及与时尚品牌的合作,将这些产品推向全球市场。这不仅提高了当地居民的收入,还提升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
在“优质教育”领域,“艺启未来教育计划”进一步深化。除了继续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公益艺术课程外,针对教育资源匮乏地区的学校,开展“校园艺术空间打造”项目。邀请艺术家和设计师与学校师生共同设计并打造充满艺术氛围的校园空间,如艺术长廊、创意教室、主题雕塑等。这些艺术空间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美的享受,还成为了艺术教育的实践场所。同时,组织“艺术家驻校计划”,邀请专业艺术家定期到学校开展驻校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创作指导,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对于“清洁能源”目标,策划了“点亮绿色未来——能源主题艺术展”。展览通过各种艺术形式,如大型装置艺术、多媒体互动作品等,展示清洁能源的原理、应用以及对未来生活的影响。在展览现场,观众可以通过互动装置体验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产生和利用过程,了解传统能源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发展清洁能源的紧迫性。此外,还组织了线上创意征集活动,鼓励全球艺术家和爱好者提交以清洁能源为主题的艺术作品,包括绘画、动画、诗歌等,进一步扩大活动的影响力,传播清洁能源理念。
为了确保这些项目能够有效地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四人注重与联合国相关机构、各国政府部门、专业研究机构以及其他公益组织的合作。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合作,获取关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最新数据和研究成果,以便更精准地设计项目内容。与各国政府部门沟通协调,争取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确保项目能够在当地顺利实施。与专业研究机构合作,对项目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监测,及时调整项目策略,提高项目的有效性。
然而,将公益艺术与可持续发展目标深度融合面临着诸多复杂的挑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深入了解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以确保项目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例如,在一些贫困地区,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市场意识薄弱等原因,艺术扶贫项目的推进遇到了困难。同时,要准确把握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内涵和要求,并将其转化为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艺术表达,需要艺术家们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创新能力。此外,如何衡量公益艺术项目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际贡献,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面对这些挑战,四人及其团队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在项目前期,组织专业的调研团队深入不同地区进行实地考察,与当地居民、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等进行广泛交流,充分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项目方案。为了提升艺术家的跨学科能力,举办跨学科培训工作坊,邀请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专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等为艺术家授课,分享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同时,鼓励艺术家与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进行合作创作,拓宽创作思路。
在评估体系建设方面,与专业的评估机构合作,借鉴国际上先进的评估方法和指标,结合公益艺术项目的特点,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该体系不仅关注项目的直接产出,如艺术作品的数量、参与人数等,更注重项目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长期影响,如贫困地区居民收入的可持续增长、教育质量的提升、公众对清洁能源态度的转变等。通过定期评估,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为项目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公益艺术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深度融合取得了显著成效。“艺术扶贫创富行动”帮助多个贫困地区的居民实现了增收,改善了生活条件,同时促进了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艺启未来教育计划”使教育资源匮乏地区的学生能够享受到更加优质的艺术教育,校园艺术氛围浓厚,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有效提升。“点亮绿色未来——能源主题艺术展”吸引了大量观众参观,线上创意征集活动收到了来自全球各地的数千份作品,极大地提高了公众对清洁能源的认知和关注,激发了人们对绿色生活方式的追求。
白鹿、刘些宁、沈羽洁和孙珍妮通过将公益艺术与可持续发展目标深度融合,为公益艺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广阔空间。她们深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公益艺术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而独特的角色。未来,她们将继续深化这种融合,不断创新项目形式和内容,动员更多的力量参与到可持续发展事业中来,为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公益艺术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