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酒店房间的路上,木鸾归遇到了刘国梁。总教练似乎刚从会议室出来,手里拿着一叠资料。
"刘导。"木鸾归打招呼道。
刘国梁点点头:"散步去了?"
"嗯,透透气。"
刘国梁打量了她一眼,突然问:"和张本智和?"
木鸾归心跳漏了一拍,但刘国梁的表情并非不悦,只是平常的询问:"聊了几句。"
"那孩子不容易。"刘国梁的话出乎意料,"技术是顶尖的,但心理压力太大。"他拍了拍木鸾归的肩膀,"你们多交流是好事,互相学习。"
木鸾归惊讶地看着他:"您不介意?"
"介意什么?"刘国梁笑了,"乒乓球是体育,也是桥梁。只要不涉及技术机密,队员之间的正常交往我们一向鼓励。"
回到房间,木鸾归躺在床上,回想着这几天的种种。手机振动了一下,是王楚钦发来的消息:「明天早餐约张本一起?咱们也打听一下日本内边的八卦,看看日本媒体是怎么编排我的」
木鸾归笑着回复:「我问问看」
她又收到孙颖莎的消息:「听说张本妹妹喜欢收集各国乒乓球徽章?我有多余的世乒赛纪念版,要不要送她?」
队友们的接纳和善意让木鸾归心头涌起一股暖流。她想起张本说的"比想象中难",突然很庆幸自己回到了这样一个团队——他们或许不能完全理解她的经历,但愿意尊重并包容一切差异。
窗外,一轮明月高悬。木鸾归想起小时候学的一句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此刻,在同一个明月下,有多少像她、像张本这样的"他乡客",在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归属?
她拿起手机,给张本发了条消息:「明天早餐有空吗?队里其他人也很欢迎你一起。」
回复很快到来:「荣幸之至」
简单的四个字,却让木鸾归感到一种莫名的欣慰。或许归属感就是这样一点点构建的——不是通过轰轰烈烈的宣言,而是在分享一块巧克力、一包茯苓饼的平凡时刻;不是在万众瞩目的赛场上,而是在队友们一句简单的"一起吃饭吧"中。
公开赛第五天的早餐时间,木鸾归带着张本智和出现在国乒队的餐桌旁。原本热闹的餐桌瞬间安静了几秒,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位日本选手身上。
"大家早。"张本用中文问候,声音比平时比赛采访时柔和许多。
王楚钦第一个反应过来,拉开身边的椅子:"坐这儿!尝尝这个豆沙包,酒店招牌。"
气氛很快重新活跃起来。孙颖莎热情地分享着她带来的各种零食,樊振东则和张本讨论着昨天一场比赛的细节。木鸾归坐在一旁,看着张本逐渐放松的表情,心里莫名感到欣慰。
"张本,"孙颖莎突然推过去一包红色包装的零食,"尝尝这个,中国特产。"
张本好奇地接过,木鸾归一眼认出那是孙颖莎最爱的魔鬼辣条。她刚想提醒,张本已经咬了一大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