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祖父是抗日时期的爱国商人,曾多次暗中资助国内抗战,家族一直有强烈的“根在中国”的认同感。
爷爷是烈士,在抗战中牺牲,这段历史让木鸾归的归化带上了某种“回归”的象征意义。
舆论支持,当时媒体大量报道她的家族故事,民众对她的归化普遍持欢迎态度。
这些条件,林夏一个都没有。
木鸾归联系了体操中心的李副主任,对方也很无奈:
“鸾归,不是我们不想帮忙,但归化这种事,光有实力是不够的。”
“林夏是华裔,但她父母只是普通移民,不像你当时有特殊历史背景。”
“韩国那边又卡得死,FIG也不会为了一个运动员和韩国协会撕破脸。”
木鸾归沉默片刻:“那……还有其他办法吗?”
李副主任叹气:“除非她能证明自己对中国的‘特殊贡献’,或者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否则……很难。”
挂掉电话,木鸾归罕见地走神了。
王楚钦在她面前挥了挥手:“鸾归?发什么呆呢?”
木鸾归回过神,摇了摇头:“没事。”
孙颖莎凑过来:“是不是林夏的事不顺利?”
木鸾归苦笑:“嗯,比我想的难多了。”
樊振东挠头:“要不……让你爸再‘制裁’一下韩国?”
木鸾归瞪他一眼:“胡闹!这是两码事,韩国是韩国,意大利是意大利,我爸对韩国的生意没有很多。”
樊振东:“......”所以你还真想过
马龙拍了拍她的肩:“鸾归,有些事不是我们能解决的。”
木鸾归垂下眼:“……我知道。”
思考再三,木鸾归还是给林夏回了邮件
“林夏,我咨询了相关人士,情况确实不乐观。”
“如果你真的想走归化这条路,目前唯一的可能是”
“1. 先以个人名义申请中国永久居留权(绿卡),再慢慢争取国籍。”
“2. 寻找能证明你‘特殊价值’的途径,比如代表中国参加商业赛或表演赛。”
“这条路会很长,也很艰难,你确定要继续吗?”
发完邮件,木鸾归长叹一口气。
她知道,这些建议对林夏来说,杯水车薪。
但她真的无能为力了。
第二天,林夏的回复来了
“前辈,谢谢您的坦诚。”
“我决定先申请中国绿卡,再想办法。”
“哪怕要花十年,我也想试试。”
“因为……我真的没有退路了。”
木鸾归看着邮件,胸口堵得难受,可是即便是她在十年之后拿到了绿卡又有什么作用呢,作为一个运动员能有几个十年呢。
她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只是这一次,她无法成为那个“救赎者”。
训练结束后,木鸾归独自站在窗前,望着远处的夜空。
王楚钦走过来,递给她一瓶水:“鸾归,别想太多了,有些事不是你的责任。”
木鸾归接过水,轻声说:“我知道……只是有点不甘心。”
孙颖莎也凑过来:“鸾归,你已经尽力了。”
木鸾归笑了笑,没说话。
是啊,她尽力了。
但这个世界,从来不是“尽力”就能改变一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