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靖崑痛苦捂脸:"问题是你签在哪!那是国家队二队准入函!多少俱乐部砸钱都塞不进去人!"
"所以呢?"木鸾归更困惑了,"他世青赛冠军,不够格?"
孙颖莎小声插话:"可外面都说...是你用翎动资源给他铺路,就为了将来接你的班..."
木鸾归愣住:"接班?我才二十多岁就需要接班人?而且谁说翎动俱乐部的运动员就不能进国家队了,你们一个个的不也都是俱乐部的吗"
全场寂静。刘国梁幽幽开口:"鸾归啊,你知道现在乒坛管你叫什么吗?'活着的传说'。传说都需要传承人的。"
"可我真没想那么多..."她难得词穷,"那孩子不进国家队他自己已经没有再发展的空间了,他自己争气还赖上我了?甚至当初翎动俱乐部还是在他们这帮人的推动下才建的,他们忘记了一个个成天围堵我问我什么时候建俱乐部的时候了,现在倒是成了我早有预谋了"
这轻飘飘一句让所有人仰天长叹。
马龙掰着手指头数:"你给他定制装备、开小灶加练、还让翎动实验室单独给他做体能方案..."
"装备是测试品,加练是他自己留下来,实验室是收集数据。"木鸾归逐一反驳,"很正常啊。我们自己研发的设备,总不能我们自己的运动员还不是第一个用上的吧……"
王楚钦跪了:"木鸾归!正常个鬼啊!奥恰洛夫花钱都买不到你家测试品!"
最绝的是李锐本人态度。某次采访被问"是否感受到木总特殊栽培",少年老实回答:"鸾归姐说我反手像她...所以骂得特别狠。"
网友却自动翻译成:【木神亲传弟子实锤!】
"看吧,"木鸾归指着平板上的热搜,"我骂人都能被解读成'悉心指点'。"
梁靖崑突然福至心灵:"等等...所以上次你说'德国队那个小孩有点意思',真的只是随口夸?"
"不然呢?"木鸾归莫名其妙,"那孩子发球姿势挺可爱。"
全体队员倒吸冷气——就因为这句"有点意思",德国乒协连夜给那孩子开了专项基金!
"还有日本那个削球手,"孙颖莎颤抖着问,"你说'打法复古'..."
"确实复古啊,"木鸾归理所当然,"上世纪60年代常见。"
日本媒体却解读成【木神认可传统技艺】,现在削球在日本成热门项目了!
刘国梁终于忍无可忍,调出全球乒坛近期的"木鸾归效应"图:
她随口提"非洲乒乓球潜力大",三个月后翎动非洲基地落成;
她聊天说"人工智能裁判可能更准",国际乒联立刻立项研究;
甚至她某次抱怨"酒店枕头太高",第二天赞助商就送来定制乳胶枕...
"鸾归,"刘国梁痛心疾首,"你现在打个喷嚏,都能让体育股市震荡!"
木鸾归看着密密麻麻的影响链,第一次露出茫然的表情:"我就...普通说了几句话?我发誓我真没那么多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