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木鸾归比孙颖莎还有王曼昱等人都要小,按理说,她应该是和他们一起打闹、一起犯傻、一起被教练训斥的“同龄人”。可现实是,王楚钦他们看到她,会下意识地挺直腰板叫“鸾归”;孙颖莎在她面前会不自觉地收敛跳脱;连梁靖崑这种憨憨,和她说话时都带着几分小心翼翼。
更离谱的是教练组。刘国梁指导和她讨论战术时,语气是平等的,甚至带着一丝商量;李隼教练遇到管理难题,会主动来找她征求意见。她在队务会议上的发言,往往具有决定性的分量。
这种微妙的“辈分错位感”,让木鸾归有时候会觉得有点……好笑,又有点无奈。
她想起上次团建,大家玩真心话大冒险。轮到王楚钦时,他抽到“向在场一位异性说一句心里话”。这小子环视一圈,目光扫过孙颖莎、王曼昱,最后却落到了她身上,然后一本正经、甚至带着点紧张地说:“鸾归,我一定努力训练,不辜负您的期望!” 当时全场爆笑,孙颖莎捶着王楚钦骂他“怂包”,但木鸾归自己却愣了一下——她期待的,或许是一句同龄人之间的玩笑打趣,而不是这种下属对上级式的表态。
还有一次,她不小心在训练馆滑了一下,差点摔倒。离她最近的林诗栋一个箭步冲过来扶住她,第一反应不是开玩笑说“鸾归你也有今天”,而是一脸惊慌地问:“鸾归!没事吧?是不是地胶有问题?我马上叫后勤!” 那关切的眼神里,分明是晚辈对长辈的担忧。
“我才二十多岁啊……”木鸾归对着电脑屏幕里自己的倒影,无声地叹了口气,“怎么感觉活成了‘定海神针’的人设?”
她不是不喜欢被尊重,也不是厌恶肩上的责任。只是偶尔,她也会希望自己能被当作一个普通的、会哭会笑、会犯傻会闹腾的二十几岁年轻人来看待。
但这种“希望”,似乎是一种奢望。她的成就、她的地位、她平时表现出来的超乎年龄的冷静和掌控力,早已在所有人心中筑起了一道无形的屏障,将她自然而然地推到了“长辈”的位置上。
“可能……是我平时太严肃了?”木鸾归反思了一下。她确实习惯了用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解决问题,而“板着脸”施加压力,往往是见效最快的方法之一。久而久之,大家便习惯了她的“教练”模式,忘了她其实也是个年轻人。
正想着,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助理探头进来:“木总,王楚钦和孙颖莎说有事找您。”
木鸾归收敛心神,恢复平日的沉稳:“让他们进来。”
王楚钦和孙颖莎一前一后走进来,两人手里还拿着球拍,显然刚结束加练。王楚钦脸上带着点讨好的笑,孙颖莎则有点不好意思地搓着手。
“鸾归……”王楚钦先开口,“那个……我们想申请明天早上提前一小时用主馆加练混双发接发,你看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