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与木鸾归的交手,他们都像是打了肾上腺素,搏杀得异常凶狠,哪怕明知希望渺茫,也要拼尽全力从这块“金砖”上刮下一点金粉——哪怕只是赢下一局,获得的积分也远超普通胜利。
因此,木鸾归的每一场外战,都打得如同决赛般激烈,对手毫无保留,将她视为检验自身实力和“财运”的试金石。
然而,最让木鸾归感到“无奈”的,或许还不是外协选手的冲击,而是来自队友们——尤其是女队队员们——那“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更加执着的目光。
孙颖莎、王曼昱、陈梦等人,看向木鸾归的眼神早已超越了单纯的竞技挑战。那是一种混合着敬佩、好胜心以及……“算计”的复杂情绪。
训练间隙,孙颖莎会蹭到木鸾归身边,看似闲聊实则打探:“鸾归,你那个单人奖金的缴税比例高不高啊?”
王曼昱则会“不经意”地提起:“鸾归,你说要是咱自己人赢了你这奖金,算不算内部循环?有利于资金流通吧?”
连陈梦都会在战术分析会后,若有所思地来一句:“鸾归,你最近反手位好像有点喜欢变直线……”
木鸾归对这帮丫头的心思洞若观火,通常只是淡淡瞥她们一眼,回一句:“想拿?球台上见真章。” 一句话就能让她们讪讪地缩回去,但眼神里的“贼心不死”却丝毫未减。
私下里,女队队员们也没少“密谋”:
“莎莎,你发现没?鸾归打衔接球的时候,重心习惯往左偏一点点!”
“鳗鱼,咱俩下次配合换一种模式对付鸾归试试?双打节奏快,说不定有机会!”
“梦姐,你经验足,你觉得鸾归哪个环节相对‘便宜’一点?”
她们把木鸾归当成了最顶尖的磨刀石,同时也是一座最诱人的金山。
每次队内赛抽到木鸾归,她们既感到压力山大,又抑制不住地兴奋,仿佛抽中了一张巨额彩票的兑奖机会,尽管这张彩票的兑奖条件极其苛刻。
因此,木鸾归在卡塔尔的每一天,都处于一种“内外夹击”的状态。
对外,她要应对全世界最顶尖选手因为巨额激励而爆发的超水平冲击;对内,还要时刻提防着自家那群“小狼”们琢磨着怎么“以下犯上”、瓜分她的奖金。
这种独特的处境,反而进一步淬炼了她的比赛状态。
她的每一板球都更加严谨,战术更加多变,心态也更加沉稳。因为她知道,稍有松懈,不仅会让外协选手“得逞”,更会被自家那群“惦记”已久的丫头们看了笑话,甚至抓住机会。
一次轻松取胜后,木鸾归擦着汗走下场,助理低声笑道:“木总,您现在可是众矢之的了。”
木鸾归看了一眼观众席上那些眼神热切的外国选手,又瞥了一眼不远处正在交头接耳、眼神“不善”的孙颖莎和王曼昱,嘴角勾起一抹极淡的、带着点傲然的弧度:
“让他们惦记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