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颖莎在不远处做着热身拉伸,动作依旧利落,眼神却有些飘忽。她时不时偷偷瞄一眼木鸾归敷着冰袋的胳膊,又迅速移开视线,小脸上写满了“做贼心虚”。她脑子里不断回放着蒯曼那场“自杀式袭击”般的比赛,以及自己和王曼昱那场“精打细算”的半决赛。虽然战术成功了,但面对即将正面对决的木鸾归,那种“合伙算计了姐妹”的负罪感,还是让她有点不敢直视对方。
就在孙颖莎又一次偷偷看过去时,木鸾归恰好睁开了眼睛。两人的目光在空中短暂相遇。
孙颖莎像只受惊的小兔子,立刻低下头,假装专心系鞋带,耳根却悄悄红了。
木鸾归将她的反应尽收眼底。看着孙颖莎那副想看又不敢看、手足无措的样子,木鸾归心里那点因为被“算计”而产生的小小火苗,噗嗤一下,竟然被浇灭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合着无奈和好笑的情绪。
她忽然觉得,自己跟这帮小丫头较什么真呢?
眼前这个局面的“始作俑者”,难道不是她自己吗?
是她,设立了那个让所有人疯狂的奖金池,把自己变成了众矢之的“金砖”。
是她,用强大的实力树立了标杆,让队友们不得不绞尽脑汁、甚至“不择手段”地来挑战她。
是她,无形中促成了这种“全员针对木鸾归”的队内生态。
孙颖莎、王曼昱、蒯曼她们,不过是顺应了这个由她亲手创造的“游戏规则”而已。用战术,用配合,甚至用一点“小狡猾”来争取胜利,这不正是竞技体育的一部分吗?而且,她们的目标如此明确,行动如此“团结”,从某种角度说,反而证明了她这个“目标”的价值和影响力。
想到这里,木鸾归甚至有点啼笑皆非地认同了“自己有点活该”这个想法。可不是嘛,谁让她自己把“悬赏”定得那么高,把“仇恨”拉得那么稳呢?
她轻轻叹了口气,将冰袋从胳膊上拿开,活动了一下手腕,感觉肌肉的酸胀感缓解了不少。
这时,工作人员过来提醒选手准备入场。
木鸾归站起身,整理了一下球衣。她走到依旧有些局促的孙颖莎面前,停下脚步。
孙颖莎紧张地抬起头,准备迎接“鸾归”的“死亡凝视”或者冷言冷语。
然而,木鸾归只是伸出了手,不是要握手,而是轻轻拍了一下孙颖莎的肩膀,语气平静,甚至带着一丝极淡的、几乎察觉不到的调侃:
“别心虚了。”
“决赛场上,各凭本事。”
“让我看看,你们‘保存’的体力,到底有多大用处。”
说完,她不再看孙颖莎瞬间瞪大的眼睛和变得通红的脸颊,转身,率先走向入场通道。背影依旧挺拔,带着不容置疑的王者之气。
孙颖莎愣在原地,回味着木鸾归的话和那个意味深长的眼神,几秒钟后,她突然握紧了拳头,眼神中的心虚和躲闪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被理解、被挑战后燃起的更旺盛的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