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城南巷弄里有个姑娘叫思思,生得一双杏眼,笑时像含着春溪水,可街坊邻里都说,这丫头眼里总像蒙着层雾,看不真切喜怒。且说这日天阴,思思坐在窗前绣帕子,针脚忽然停在半朵芙蓉上,指尖掐出个白印子——原是巷口传来卖桂花糖的吆喝,那调子颤巍巍的,像极了三年前那人临走时哼的曲儿。
壹·木匣里的半块橡皮
思思的妆奁匣里总搁着个桐木小盒,里头躺着半块橡皮,粉蓝格子纸早被摩挲得发白。那年她才念私塾,把《三字经》抄漏了句,急得拿指甲抠纸,忽听“咔嗒”一声,同桌阿衍将块橡皮掰作两半,推过来时指节蹭到她手背。先生敲着戒尺走过来,她慌忙把橡皮攥进手心,汗湿的纸页上,还留着阿衍用墨笔描的小猫爪印。
(看官听说,这阿衍后来随爹去了南洋,走前托人捎来块新橡皮,思思却只把那半块收进匣里,任它在时光里褪成浅黄。)
贰·课桌上的向日葵
思思念洋学堂时,课桌肚里总塞着本毛边画簿。那日美术先生斥她“画些歪瓜裂枣”,她正红着眼眶收笔,忽觉后背被戳了戳,转脸见后桌阿月塞来张纸条:“你画的向日葵,花盘像盛着太阳呢。”如今阿月在上海做了女学生,寄来的信里夹着外滩照片,思思摸着信纸上的烫金邮票,想起课桌上用粉笔画的歪扭花盘,早被值日生擦得没了影。
(正是:当时只道是寻常,谁料流光偷换妆。那向日葵的花瓣,原是少年人未说破的光。)
叁·香樟道上的桂花
去年深秋,思思在香樟道遇见沈哥儿。他刚打完球,矿泉水瓶抛过来时带了风,她伸手去接,却让瓶盖滚进了落叶堆。两人蹲在地上找,他忽然捏起朵桂花别在她发间:“你瞧,像不像你画的向日葵?”如今那朵花夹在《诗经》里,翻到“蒹葭”页时,干花碎屑簌簌落进掌心,倒比新摘的更噎人喉咙。
(这沈哥儿原是隔壁班的,毕业那日错塞了情书给旁人,思思望着他追着邮差跑远的背影,把刚想递出的帕子又攥回了袖中。)
尾声·雨巷里的糖
今日思思收拾旧物,木匣掉在地上,半块橡皮滚到青砖缝里。她蹲身去捡,却见巷口卖糖的老汉换了副担子,竹筐里摆着新熬的桂花糖,金亮亮的裹着糖纸,像极了那年阿衍递来的橡皮。雨丝忽然落下来,思思摸着帕子上未绣完的芙蓉,忽听得身后有人唤她小名,转身时,糖纸在掌心沁出了湿痕。
(欲知来者何人?且听下回分解——不过看官们猜猜,这雨巷里的重逢,可是当年折了伞骨的人,又来续那半块橡皮的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