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阳光穿过窗户,洒在苏悦瑶简朴的宿舍里。她坐在书桌前,小心翼翼地将北京电影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和奖学金通知放在一起。这份迟来的认可,终于实现了她多年的梦想。
手机震动,是表姐小雅打来的视频电话。
"瑶瑶!我听说你被录取了?真的吗?"小雅兴奋的声音从屏幕传来。
苏悦瑶点头:"嗯,真的。还有全额奖学金。"
小雅喜极而泣:"我就知道你一定可以的!你妈那边...她怎么说?"
提到母亲,苏悦瑶的表情变得复杂:"她还没回复我,可能还不知道吧。"
挂断电话后,苏悦瑶打开电脑,犹豫着是否要将好消息告诉母亲。犹豫再三,她还是编辑了一条长长的信息,讲述自己这半年来的经历,以及被北京电影学院录取的喜讯。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手机安静得令人焦虑。
三天后,苏悦瑶鼓起勇气拨通了母亲的电话。电话那头传来忙音,无人接听。之后的几天,同样的情况反复出现。母亲似乎在刻意回避她的消息。
与此同时,苏悦瑶开始了紧张的准备工作。北京电影学院要求新生在上学前提交一份个人作品集,展示自己的创作能力和艺术理解。这对于刚被录取、还没有专业指导的苏悦瑶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就在她苦思冥想创作方向时,手机收到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
"晚上八点,南锣鼓巷'拾光咖啡',一位老朋友想见你。带上你的故事。"
苏悦瑶犹豫片刻,回复了一个"好"字。直觉告诉她,这与马嘉祺有关。
夜幕降临,南锣鼓巷的灯光昏黄而温暖。苏悦瑶推开咖啡厅的门,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坐在角落,面前放着一杯热气腾腾的美式咖啡。
"阿姨好,您约我来...有什么事吗?"苏悦瑶有些困惑地问道,她并不认识这位老人。
老人微笑着抬头,摘下老花镜:"不认识我了吗?三年前的慈善晚会,我给你照过相。"他指着墙上的一幅照片——确实,一位摄影师正在为孩子们拍照,而那个摄影师的脸与眼前这位老人有几分相似。
记忆如潮水般涌来。确实,在那次晚会上,有位摄影师很关注她,还问了很多关于她梦想的问题。
"您是...?"
"叫我周老就好,"老人温和地说,"我是一名老摄影师,现在主要做纪实摄影和纪录片项目。马嘉祺向我提起过你的事,我很好奇,想听听你的故事。更重要的是,我想知道,你对'真实'这个词的理解。"
这个话题让苏悦瑶很感兴趣:"真实?在表演中,真实是最难的部分。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展现最真实的情感和反应,同时又不失艺术加工..."
周老认真地听完她的阐述,点点头:"有趣的观点。不过我今天想让你看样东西。"
他从包里拿出一本略显陈旧的相册,翻开其中一页——那是电影《霸王别姬》拍摄期间的幕后照片,其中有一张是张国荣饰演的程蝶衣在卸妆后对着镜子沉思的瞬间。
"你能告诉我,你看到的真实是什么吗?"周老问。
苏悦瑶仔细端详着照片:"我看到的是...一个演员与角色的博弈。他必须在表演结束后抽离角色,但照片中他似乎还沉浸在程蝶衣的世界里。这是真实的挣扎,关于艺术与自我的界限。"
周老露出赞赏的微笑:"答得好。明天有个机会,你想不想试试真正的纪实摄影?"
第二天清晨,周老带苏悦瑶来到北京的一个老旧社区,这里即将被拆迁。他教苏悦瑶如何用不同的角度捕捉人物在特殊环境中的情感。
"电影表演就像摄影,"周老边调整镜头边解释,"都要在复杂的环境中抓住那一瞬间的真实。演员要在假定的情境中找到真实的情感,而摄影师则要在真实的环境中捕捉触动人心的情感。"
苏悦瑶仔细观察着周老的每一个动作,从构图到光影的利用,再到如何与被拍摄者建立联系。这种艺术形式让她耳目一新。
"如果用镜头讲述你的故事,你会怎么构图?"周老突然问。
苏悦瑶闭上眼睛,思考片刻:"我会从一个仰视的角度开始,展示一个小女孩仰望大世界的视角,然后慢慢拉远,展示她所处的环境——狭小、拥挤但充满生活气息的家庭。接着,画面会切到一面满是奖状的墙,最后定格在她站在镜子前,幻想着自己站在舞台上的样子。"
周老眼睛一亮:"有意思的构图。这就是一种叙事方式,用画面代替语言讲述故事。电影演员也一样,要用身体和表情讲述,而不仅仅是台词。"
告别周老后,苏悦瑶回到宿舍开始创作自己的作品集。她决定将"真实"作为核心主题,通过一组照片和一段短片,讲述一个普通人追寻梦想的故事。
灵感来源于小时候的自己——那个在狭小出租屋里偷偷练习表演的小女孩,那个为了买一个便宜的表演教程而省下饭钱的女孩。苏悦瑶从周老那里借来一台专业相机,开始用镜头记录身边的真实故事。
拍摄过程中,她遇到了各种困难:拍摄对象的不配合,周围人的议论,以及对自己的怀疑。但每当她感到动摇时,就会想起马嘉祺的话和周老的教诲。
一周后,苏悦瑶完成了初步作品。她将作品发给了周老审阅,同时也试探性地发给了马嘉祺。
马嘉祺几乎是秒回:"看到了你的作品链接,太震撼了。有时间一起聊聊,我认为这不仅是作品集,更是你内心世界的坦露。晚上八点,来我工作室?"
马嘉祺的工作室坐落在798艺术区的一栋老厂房改造的建筑里,充满了艺术气息。一进门,苏悦瑶就被墙上贴满了的时代少年团的练习照所吸引。
"这些都是我们早期的照片,"马嘉祺看出了她的疑惑,"每一个现在的舞台王者,都曾是那个在角落里默默流泪的练习生。"
他领着苏悦瑶进入一个小型放映室,墙上挂满了苏悦瑶的作品投影。"这些照片很棒,但让我惊讶的是这段短片。"他按下播放键,屏幕上出现的是苏悦瑶自己——在各种场合偷偷练习表演的身影。
"为什么要用自己作为主角?"马嘉祺问。
"因为这是最真实的故事,"苏悦瑶回答,"我在学习表演,但也在学习生活。我遇到的每一个困难,都是故事的一部分。"
马嘉祺点点头:"这就是周老要教你的——真实。但还不够,你只展示了表面,没有深挖内心的挣扎和成长。"
苏悦瑶不服气:"我已经尽力了..."
马嘉祺打断她:"不是技巧上的问题。是情感上的,你太小心翼翼,不敢完全展示真实的自己。你害怕被评判,被拒绝。"
这番话像一记重锤击中苏悦瑶的心。她低下头,感到熟悉的挫败感涌上心头。
"你知道吗,"马嘉祺声音柔和下来,"在我最迷茫的时候,我的队友们成了我的镜子。他们让我看到自己的问题,也让我学会接纳不完美的自己。你也需要这样一面镜子,或者说,一群镜子。"
他按下遥控器,播放了一段时代少年团早期练习的花絮。片中的少年们一个个表情严肃地练习舞蹈和唱歌,有时因为一个动作反复失败而沮丧,有时又因为小小的进步而欢呼。
"看他们失败时的表情,"马嘉祺说,"这才是真实的。但正是这些不完美,才让他们后来的成功更加珍贵。"
苏悦瑶若有所思:"你是说,我应该不要害怕展现自己的失败和不完美?"
"不,"马嘉祺纠正道,"你应该学会与不完美和平共处,将其视为成长的一部分。"
两人讨论到深夜,马嘉祺建议苏悦瑶重新剪辑她的作品集,不仅要记录他人的故事,更要深入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
"把你的恐惧、怀疑、挣扎都展现出来,但同时也要展现你如何面对它们,如何在这些情绪中找到力量。"
回家路上,苏悦瑶一直在思考马嘉祺的话。她突然明白,真正的艺术不仅在于展示美好,更在于揭示生活的本质——美好与丑陋并存,光明与黑暗交织。
回到家后,苏悦瑶开始重新编辑作品集。她增加了自己在排练过程中失败的片段——记不住台词时的慌乱,感情不到位时的沮丧,被导演否定时的失落。同时,她也记录了自己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瞬间——向陌生人请教表演,为一个镜头反复练习到深夜,从失败中汲取教训。
完成作品的那天晚上,苏悦瑶邀请马嘉祺和其他时代少年团成员来观看。当看到最真实的那部分时,几位成员的表情变得异常严肃。
丁程鑫第一个开口:"我记得这个女孩,"他指着早期练习室里一个偷偷练习的身影,"那是我第一次在舞蹈室见到你。我以为你只是个普通学生,没想到..."
马嘉祺接过话头:"她比我们想象的更坚强。"
宋亚轩补充道:"尤其是那部分,她因为角色与自己差距太大而哭的场景,特别真实。"
苏悦瑶惊讶地看着他们:"你们怎么..."
易烊千玺打断她:"我们一直在关注你啊。虽然不能公开支持你,但我们一直在背后看着你。"
听着这些话,苏悦瑶感到一阵暖流涌上心头。她不再孤单,有这样一群闪耀的明星默默支持着她,见证着她的成长。
"其实,"苏悦瑶深吸一口气说,"我一直在想,如果有机会,我也想成为一名能触动人心的演员,不仅是表演技巧,更重要的是,能通过我的作品传递某种力量,给那些和我曾经一样迷茫的人带来希望。"
众人相视一笑,马嘉祺鼓起掌来:"这就是我们要支持你的原因。你身上有种特别的魔力,能让人力量倍增。"
在他们的支持下,苏悦瑶完善了作品,并在开学前的最后期限提交了上去。作品获得评审团的高度评价,被列为"最具潜力新生作品"之一。
九月,北京电影学院的校园里,新生们来来往往。苏悦瑶拖着行李,站在充满历史感的主楼下,深吸一口气,迈步走向她的新生活。
前方,是星光璀璨的未来,也是充满挑战的道路。但这一次,她不再孤单。
马嘉祺和时代少年团的成员们,以及那些默默支持她的人,都将成为她前进路上的明灯。而她,也将用自己的故事,照亮更多人前行的路。
电影人生,就此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