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你我情深难却.96
by.温榆冬
霍雨浩X唐舞桐
/
腊月廿三,小年夜的上海飘着细碎的雪沫。霍雨浩站在"欧拉公式"新改造的甜品操作间里,对着电子秤上的青梅皱起眉头。平板电脑显示着糖霜结晶的最佳温度曲线,而窗外传来的孩童嬉闹声像不规则的干扰波。
"葡萄糖与果糖比例3:1,沸点需控制在118℃。"他推了推金丝眼镜,不锈钢锅里的琥珀色糖浆正冒着细密的气泡。这是母亲霍云儿留下的手稿中,唯一用粉色墨水标注的配方——"雨浩的青梅糖霜"。
唐舞桐端着两杯热巧克力进来,发梢沾着未化的雪花。"霍教授,"她笑着指指糖浆温度计,"你再盯着数据看,糖浆都要哭了。"她今天穿了件樱桃红的毛衣,领口露出细银链挂着的欧拉公式吊坠。
霍雨浩的指尖在平板电脑上快速滑动:"糖浆结晶过程存在36个变量,包括环境湿度、酸碱度..."话音未落,唐舞桐突然往他嘴里塞了颗腌渍青梅。酸涩的汁液在舌尖炸开,让他瞬间想起六岁那年的冬天。
那年母亲在病房里用酒精灯熬糖霜,苍白的指尖捏着青梅,在糖浆里蘸出剔透的琉璃衣。"雨浩要记住,"她咳嗽着说,"糖浆到拉丝阶段就离火,像数学公式一样精准。"可当护士推门进来时,糖浆已熬成了焦糖色,像她病历上那些越来越密的红色指标。
"想什么呢?"唐舞桐的手在他眼前晃了晃。操作间的暖光灯下,她的异色瞳像两枚被糖浆包裹的宝石。
霍雨浩回过神,发现糖浆温度已升至121℃。他迅速关火,将锅底浸入冰水盆。糖浆在急剧降温中拉出完美的银丝,恰如母亲笔记里的手绘示意图。
"帮我拿青梅。"他示意操作台上的竹筛。唐舞桐踮脚去够架子顶层的陶罐时,毛衣袖口滑落,露出手腕上淡淡的烫痕——那是上周试制焦糖布丁时留下的。霍雨浩下意识伸手托住她的肘弯,掌心的温度透过薄羊毛传递。
当第一批青梅裹上糖霜时,夕阳正好透过菱形窗格,将糖果照得如同教堂彩窗。唐舞桐偷偷蘸了点糖霜抹在霍雨浩的镜片上,他眼前顿时泛起朦胧的金色光晕。
"误差率13%。"他摘眼镜时语气严肃,耳根却泛起薄红。唐舞桐大笑着将一颗糖霜青梅塞进他微张的唇间,酸甜的滋味让所有数据都失了效。
夜幕降临时,他们搬了张矮桌坐在观星台边。糖霜青梅在青瓷盘里堆成小山,与天际初亮的星子遥相呼应。霍雨浩打开母亲的手稿影印本,泛黄的纸页上除了配方,还有用铅笔写的眉批:"雨浩十岁生日,糖霜厚了0.3mm"、"今日落雪,糖浆结晶速度加快"。
"妈妈真是把你当实验品养大的。"唐舞桐指着某页的温度记录曲线打趣。
霍雨浩的指尖抚过母亲的字迹。那些看似冰冷的数据,实则是她与病魔争夺时间时,努力维持的日常仪式。最令他心悸的是最后一页的空白处,有句未写完的话:"等雨浩遇到愿意分享糖霜的人..."
忽然,远处传来烟花升空的呼啸。他们同时仰头,看见墨蓝天幕上炸开金红色的光雨。霍雨浩下意识开始计算烟花轨迹的抛物线公式,却被唐舞桐轻轻按住手腕。
"有时候,"她的声音混在烟花声里,"不分析反而看得更清楚。"
当最大的烟花绽成满天星斗时,霍雨浩忽然从口袋里取出个丝绒小盒。盒内不是戒指,而是枚袖扣大小的黄铜星盘,盘面刻着欧拉公式与青梅图案。
"用母亲收藏的航海罗盘改的。"他低头调整星盘角度,"当地球公转到特定位置时,星光会透过镂空处投影出..."话音未落,一束月光恰好穿过星盘,在糖霜青梅上投下清晰的∞符号。
唐舞桐的指尖轻触那个光影符号,糖霜的微凉与月光的虚无在皮肤上交织。她想起自己第一次踏进"星辰"酒吧那夜,霍雨浩也是这样用冰桶与量杯构筑着孤独的堡垒。而此刻,糖霜的甜香正悄然融化着堡垒的围墙。
"尝尝这个。"她将一颗青梅递到他唇边。当糖霜在齿间碎裂时,霍雨浩突然说:"其实母亲配方里的糖浆温度是错的。"
他调出平板里的模拟程序:"根据糖晶体学,最佳结晶温度应该是115℃。但她故意写高3度——"屏幕显示,略高的温度会使糖霜形成更稳定的晶格,"这样保存时间能延长半个月。"
烟花渐渐稀疏,雪又下了起来。霍雨浩将星盘别在唐舞桐的毛衣领口,黄铜贴着她锁骨处的皮肤微微发烫。"她希望有人能发现这个误差,"他的声音轻得像雪落,"然后陪我等很多个半个月。"
后半夜,他们窝在操作间整理工具。唐舞桐突然发现糖霜锅里凝着块透明的糖片,对着灯看时,里面封着几粒未化的糖晶,像微型星座图。"像不像妈妈的眼睛?"她将糖片对着霍雨浩的镜片。
那一刻,霍雨浩终于理解母亲为何执着于熬糖霜——在温度与时间的精确博弈中,藏着她无法直说的温柔:愿你的未来如糖霜,看似易碎,实则坚韧;愿有人与你共享酸甜,也共度寒冬。
晨光微曦时,最后一锅糖浆在窗外雪光中拉出完美的银丝。霍雨浩在实验日志上郑重记录:"配方验证通过。修正项:添加'陪伴'变量后,结晶完美度提升至100%。"
而唐舞桐在配方页脚添了行小字:"注:最佳赏味期是与你共度的每一个明天。"
/
榆眠桉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