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这个昏君会插秧
本书标签: 古代  双男主  多cp     

第5章 禾下谋

这个昏君会插秧

卯时的更声刚过,秦侯之已经站在御田中央。晨露打湿了他的靴面,改良版曲辕犁在泥土中划出笔直的沟壑。他弯腰抓起一把土,捻开土块,眉头不自觉地皱了起来——这土质比上周又干硬了不少。

  淦,这土都快赶上我们大学食堂的馒头了。"他在心里默默吐槽,顺手把土块捏

  "陛下,该更衣上朝了。"老太监捧着龙袍站在田埂上,声音发颤。

  秦侯之头也不抬:"把司农寺的人叫来,这土里缺腐殖质。"他指了指田垄边缘几株发黄的麦苗,"再调两车河泥来,要城南护城河下游那段淤土。"

  远处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暗卫跪在泥地里,递上一封密报:"天仪教昨夜劫了官仓三处,流民中传言......"他瞥了眼老太监,压低声音,"说陛下要拿童男童女祭天求雨。"

  秦侯之冷笑一声,指间的泥土簌簌落下。他接过帕子擦手,动作忽然一顿——帕子的触感熟悉,正是杨浩齐之前替他包扎伤口用的那块。

  "传旨。"他声音陡然转冷,"开东郊十二仓,设粥棚三十处。每处派两名太医值守,凡领粥者需听一刻钟农事宣讲。"暗卫刚要应声,又听他补充道:"宣讲内容就用朕上月编的《抗旱要术》。"

  说完他暗自得意:能想出这个现代精准扶贫加科普宣传的套路,朕真是个天才。

  ……

  茶楼二层,熟悉的位置,杨浩齐正在核对账册。窗外忽然传来熟悉的响声,他笔尖一顿,墨汁在纸上晕开个小点。

  "哥哥!"秦侯之三步并作两步冲上楼,腰间荷包玉佩撞得叮当作响。他今天换了身靛蓝色短打,发梢还沾着稻草屑,一看就是刚从地里回来。

  杨浩齐的目光在他虎口处停留片刻——那里多了几道新鲜的血口子。"阿白公子这是......"

  "帮王老汉修犁头划的!"秦侯之大大咧咧坐下,从怀里掏出个布包,"哥哥看这个!"布包展开,露出几株带着泥土的秧苗,"我在南郊发现的野生稻,耐旱得很!"

  杨浩齐接过秧苗。这种稻种他只在古籍里见过,传说能在大旱之年保住三成收成。眼前少年发亮的眼睛让他心头一紧,某种难以名状的情绪在胸腔蔓延。

  "阿白可知道,这东西若推广开来,能救多少人性命?"

  "至少十万!"秦侯之脱口而出,随即意识到失言,急忙改口,"我是说...我爹的田庄大概能养活十万人..."

  窗外的阳光斜照进来,将两人之间的尘埃照得纤毫毕现。杨浩齐忽然倾身向前,衣袖带翻了茶盏。琥珀色的茶汤在桌上洇开,恰巧淹没了那株野生稻的根系。

  "我再说一次,明日午时。"他声音轻得像叹息,"别靠近南城门。"

  秦侯之捏着秧苗的手骤然收紧。这是警告,还是......邀请?他张了张嘴,最终只是露出个灿烂的笑容:"哥哥放心,我明天要去给表妹相看人家呢!"

  ……

  御书房的地上铺满了地图。秦侯之赤脚踩在绢帛上,朱砂笔圈出三个关键点:南城门官仓、天仪教总坛、以及......杨浩齐的私宅。三者恰好构成个完美的三角形。

  嗯,那很稳定了。

  "陛下,工部呈上新农具图样。"暗卫捧着木匣进来,见帝正在潜心理事,识相地低下头。

  秦侯之展开图纸,眉头越皱越紧:"这耧车怎么还是老样式?朕说过多少次,排种器要改成斜槽式......"他突然噤声,盯着图纸角落的墨渍——那形状竟与茶楼桌上晕开的茶渍一模一样。

  ……啊?

  "传旨工部,明日朕要亲临匠作坊。"

  暗卫退下后,秦侯之从暗格取出密折。这是今早偷偷从杨浩齐书房抄录的起义军名单,上面赫然列着六部十二位官员的名字。他蘸了朱砂,在几个名字旁画了三角——都是精通水利农业的能臣。

  "有意思。"他轻叩案几,"放着兵部的人不用,专挑懂农事的......"

  窗外雷声隐隐,今年的第一场雨终于要来了。秦侯之推开窗,任雨丝打湿奏折。墨迹晕开处,露出他昨日偷偷添上去的一行小字:"宛平县令私吞赈灾粮八百石"——这是给起义军送的投名状。

  雨越下越大。秦侯之望着宫墙外模糊的灯火,忽然很想知道,杨浩齐此刻是不是也站在窗前,数着雨滴等待那个血色黎明?

  他解下荷包,从中倒出几粒麦种——这是用御田最好的穗子选育的,本该在秋收时献给那人看。现在,它们静静躺在掌心,像几颗来不及跳动的心脏。

  ……

  天仪教总坛的地窖里,杨浩齐正在清点兵器。油灯将他的影子投在墙上,扭曲成张牙舞爪的形状。

  "杨先生,南城门已经安排好了。"蒙面人递上布防图,"只等后日粮车经过......"

  杨浩齐摇摇头,从袖中取出另一张图:"改计划,劫宛平县衙。"他指尖点在那行朱笔小字上,"这里有八百石粮食,守备却不足三十人。"

  "可这是朝廷的诱饵吧?那废物皇帝怎会......"

  "正因为是昏君的手笔,才更可能是真的。"杨浩齐突然咳嗽起来,掌心里多了点猩红。他不动声色地抹去,继续道:"让老弱妇孺在城外三里处等着,得手后立刻分粮。"

  众人领命退下后,杨浩齐从怀中取出个油纸包。里头的桂花糕已经发硬,他却不舍得扔——这是阿白留下的最后一块点心。

  雨声渐密,他摸向腰间算袋,指尖触到个陌生的硬物。掏出来看,竟是粒饱满的麦种,不知何时被人塞了进去。麦粒在灯下泛着金辉,仿佛凝结了一整个夏天的阳光。

  是阿白偷偷放进去的。

  杨浩齐突然站起身,油纸包掉在地上。他抓起蓑衣冲进雨里,朝某个方向狂奔而去。雨水冲刷着青石板路,也冲走了他眼角那滴温热的东西。

  ……

  司农寺的试验田里,秦侯之正在冒雨插秧。蓑衣早被狂风掀开,单薄的中衣湿漉漉贴在身上。他机械地重复着弯腰直腰的动作,仿佛这样就能把那些纷乱的念头一并插进泥里。

  "陛下!"暗卫跪在田埂上,"杨大人往这边来了。"

  秦侯之的手一抖,秧苗歪倒在泥水中。他刚要开口,远处已传来熟悉的脚步声。雨幕中,青衫书生撑着破旧的油纸伞,伞面上画着几株歪歪扭扭的麦穗。

  两人隔着雨帘对视,谁都没有先开口。最终是秦侯之打破了沉默,他举起手中秧苗,笑得像个讨赏的孩子:"哥哥你看,这种插法能多活三成!"

  杨浩齐的目光扫过他泡得发白的手指,突然大步走进田里。泥水再次溅在他一尘不染的衣摆上,他却浑然不觉,只是接过那把秧苗,轻轻说了句:"根须要再深半寸。"

  雨越下越大,淹没了所有未尽之言。在这方被雨水隔绝的小天地里,年轻的帝王和反叛者肩并肩弯着腰,将青翠的秧苗一株株插进泥土,仿佛在播种某个不可言说的梦。

  远处惊雷炸响,秦侯之悄悄偏头,看见杨浩齐眼上挂着的水珠,在闪电照耀下亮得像滴眼泪。

  ……

  作者有话说:感觉势力关系看起来有点乱,大概就是起义军隶属天仪教。但是起义军主张以德治国,除非万般无奈,不然不会动武。而天仪教大部分教众主张以武治国。两边也只是因为目标一致,暂时合作,其实随时有分崩离析的可能。

  杨浩齐其实武功高超,只是在隐藏实力,不然也不会成为起义军首领。

上一章 第4章 欺香 这个昏君会插秧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