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林晚出生在江南小城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中学数学老师,母亲在图书馆工作。
五岁那年,父亲用粉笔在水泥地上画出斐波那契螺旋线,年幼的林晚就蹲在那里看了整整一个下午。邻居们说这孩子“眼神太专注,像在跟空气对话”,却不知她正试图用小树枝将螺旋线无限延伸,在斑驳的光影里寻找数学的终极奥秘。
2023年,25岁的林晚站在国际数学大会的讲台上,黑色套裙上别着银色的圆周率胸针。当她用公式推演出“叙事宇宙理论”时,台下先是鸦雀无声,随即爆发出潮水般的质疑声。
这个理论颠覆了传统认知——人类意识能够被编码成故事角色,而每个故事都能构建独立的虚拟世界。学术委员会主席将论文摔在桌上:“这不是数学,是妄想!”
直到某天深夜,一辆黑色轿车停在她公寓楼下。军方代表递来的合同上,“创造可控虚拟世界”的条款旁,林晚用钢笔轻轻画下求和符号∑。
这个看似随意的签名,实则是她为自己埋下的第一道保险——就像在复杂公式中预设的未知变量,等待某个时刻激活。
实验室的荧光灯永远泛着冷白色。林晚带领团队搭建的服务器阵列闪烁着幽蓝光芒,键盘敲击声与数据流的嗡鸣交织成诡异的乐章。
30岁生日那天,她按下启动键的瞬间,时间仿佛凝固。数据漩涡吞噬了整个实验室,当意识重新聚焦,林晚发现自己身着龙袍,脚下是跪拜的朝臣。抬头望向宫殿立柱上的浮雕,赫然是她在现实世界设计的算法图腾。
成为虚拟世界的“皇帝”后,林晚逐渐发现这个世界远比想象中危险。每当她试图回忆现实,太阳穴就会传来尖锐刺痛,系统正以惊人的速度同化她的记忆。
在意识彻底被吞噬前,她展开了隐秘的反抗:在钟楼基座刻下∑327程序的激活密码;将“爱情必须圆满”的设定修改为混沌的概率公式;并在自己的核心代码中植入自杀指令——当某个特殊变量出现时,皇帝陛下将彻底消失。
圣玛利亚学院的地下室里,培养舱的淡蓝色液体中漂浮着第327号实验体。
林晚将自己的基因片段混入培养液,在他的脑神经网络植入三重密钥:对重复动作的敏感,能让他在流水线工作中产生认知裂缝;过人的数学天赋,为破解系统加密埋下种子;左撇子的设定,刻意偏离系统默认的行为模板。
她给他取名“麻蛋”,这个戏谑的名字像颗石子,投入既定命运的湖面。
五年后的某个黄昏,正在装配线上工作的麻蛋突然停下手中动作。重复千万次的拧螺丝动作突然变得荒谬,他抬头望向监控摄像头,目光穿透数据流,与观察室里的林晚对视。
那一刻,钟楼的∑327程序悄然启动,整个世界的叙事逻辑开始出现裂痕。体育竞技场上,运动员第一次感受到真实的疼痛;文学世界里,诗歌突破工整韵脚的桎梏;而被设定为“完美女主”的小美,在某个深夜撕碎了既定的剧本。
随着系统漏洞不断扩大,林晚的自毁倒计时也逼近终点。在数据洪流中,她与麻蛋的最后一次相遇如同梦境。
当麻蛋举起那只怀表,表盘内侧刻着的“成为不被定义的角色”,正是林晚在现实世界实验室的座右铭。系统警报声中,她按下自毁键的瞬间,看到麻蛋用焊枪在学院墙上刻下的痕迹——那些由数学公式与代码组成的文字,既是对她的致敬,也是对整个叙事宇宙的宣战。
然而,故事并未真正结束。在某个更上层的叙事层,现实世界的林晚依然被困在数据茧房里。
她的意识偶尔会渗透到虚拟世界,化作那个会突然出现的“母亲”角色。而麻蛋左眼看到的代码残影,正是林晚视觉神经实验的最终成果。
钟楼基座的密码尚未完全解开,327张手机膜图案仍在等待拼图者,这个由数学与故事编织的世界,永远藏着未被发现的变量。
林晚的一生,是跨越虚实的伟大实验。她既是系统的缔造者,也是最大的漏洞;既是被囚禁的囚徒,又是自由的播种者。当故事的帷幕看似落下,新的叙事正在裂缝中悄然生长——因为真正的自由,永远诞生于打破定义的瞬间。
……
--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