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明星同人小说 > 以暖铭刻,以耿封缄
本书标签: 明星同人  奇文  桂恒   

《以暖铭刻,以耿封缄》第四章

以暖铭刻,以耿封缄

**《雪境·未选择》** 03

饺子在沸水中翻滚,陈奕恒盯着碗底那枚突兀的硬币。银色的金属边缘在汤里泛着冷光,上面刻着细小的字——"选择我"。

"谁往馅儿里塞东西了?"左奇函用筷子戳了戳,"这年头还兴这种老套把戏?"

陈妈妈笑着摇头:"我可没准备这个。"

陈奕恒下意识看向陈浚铭,后者正慢条斯理地咬开一个饺子,嘴角沾着一点酱汁,眼神却直勾勾地望过来,仿佛在说:"你猜是谁放的?"

硬币在掌心发烫。陈奕恒突然想起十六岁生日那天,陈浚铭送他的许愿币——"等你想好愿望,就把它扔进喷泉里"。当时他没舍得扔,后来硬币去了哪里?

"叮"的一声,手机屏幕亮起。姜琳琳的消息跳出来:[张桂源问我你是不是生气了。]

"我出去透口气。"陈奕恒突然站起来,硬币攥得太紧,边缘硌得掌心生疼。

后院积雪淹没脚踝。陈奕恒呼出的白气在月光下散开,硬币上的字迹结了一层薄霜。

手机立刻又震动起来,姜琳琳:[他说你不回他消息,他很难过]

陈奕恒冷笑一声,飞快打字:[告诉他,演技这么好怎么不去考中戏?]

雪地上突然多出一道影子。陈浚铭站在屋檐下,手里拿着他的外套:"左奇函刚收到杨博文的邮件,说下周回国办钢琴独奏会。"他顿了顿,"但发件人IP显示在日内瓦精神病院。"

硬币"当啷"掉进雪里。陈奕恒想起张桂源母亲诊疗室里的脑部扫描图,和杨博文口袋里那瓶氟西汀。

"我们得去找他们。"陈奕恒的声音发紧,"现在。"

[有些选择从来不存在,就像雪地里的足迹,看似分明,却终将被新的风雪覆盖。]

左奇函的反应比他们想象的更激烈。

"精神病院?!"他猛地站起身,椅子在地板上刮出刺耳的声响,"他明明跟我说他在准备独奏会!"

陈奕恒把手机递给他,屏幕上显示着那通神秘来电的记录。左奇函的手指微微发抖,半晌,他深吸一口气,声音沙哑:"订机票,现在。"

陈浚铭站在一旁,目光落在左奇函攥紧的拳头上。他忽然想起杨博文离开前的那天晚上,站在琴房里弹奏的曲子——本该欢快的旋律,却被他弹得支离破碎,像是某种无声的求救。

而现在,他终于明白了那首曲子的含义。

日内瓦的雪比国内更冷。

三人站在精神病院的铁门外,望着那座灰白色的建筑,窗户反射着冰冷的光,像是无数双监视的眼睛。

"你们是谁?"门口的警卫拦住他们。

左奇函上前一步,声音低沉:"我来见杨博文。"

警卫皱眉:"没有预约不能探视。"

"那就告诉张桂源,"陈奕恒突然开口,"说陈奕恒来了。"

警卫的表情微妙地变了一下,转身去打电话。

没过多久,张桂源的身影出现在走廊尽头。他穿着白大褂,脸色苍白,眼下泛着淡淡的青黑,显然已经很久没有好好休息。

"你们……怎么来了?"他的声音有些干涩。

左奇函直接越过警卫,一把揪住他的衣领:"杨博文在哪儿?"

张桂源没有反抗,只是垂下眼睛:"……跟我来。"

病房的门被推开时,杨博文正坐在窗边,望着外面的雪景。听到动静,他缓缓回头,目光落在左奇函身上,怔了一瞬,随即露出一个苍白的微笑。

"你来了。"

左奇函的呼吸一滞。

杨博文瘦了很多,手腕上还贴着医用胶带,显然是刚输完液。他的眼神有些涣散,像是隔着雾气看着他们,但嘴角的笑意却真实得让人心疼。

"……博文?"左奇函的声音几乎是从喉咙里挤出来的。

杨博文轻轻点头,目光转向陈奕恒和陈浚铭:"你们也来了。"

张桂源站在门口,低声解释:"他的记忆干预出现了副作用,有些片段会混乱,但……"

"但什么?"左奇函猛地转身,"你们对他做了什么?!"

张桂源沉默片刻,终于开口:"他想忘记摩天轮上的事。"

房间里瞬间安静下来。

陈奕恒看向杨博文,后者依旧安静地坐在窗边,仿佛他们讨论的事情与他无关。

左奇函走到杨博文面前,单膝跪地,轻轻握住他的手:"博文,看着我。"

杨博文的目光缓缓聚焦,落在左奇函脸上。

"你还记得我吗?"左奇函问。

杨博文眨了眨眼,忽然笑了:"记得。"

"那……摩天轮上的烟花呢?"

杨博文的笑容僵了一瞬,手指微微蜷缩起来。

左奇函没有逼他,只是握紧了他的手:"没关系,想不起来也没关系。"

杨博文垂下眼睛,轻声说:"……我记得。"

陈奕恒站在病房外,透过玻璃窗看着里面的两人。左奇函低声说着什么,杨博文的表情渐渐柔和,像是冰雪消融。

张桂源靠在墙边,声音沙哑:"抱歉,没早点告诉你们。"

陈奕恒摇头:"你尽力了。"

张桂源苦笑了一下,没再说话。

陈浚铭站在不远处,目光落在陈奕恒和张桂源之间。他们之间的气氛不再像之前那样剑拔弩张,反而多了一丝微妙的默契。

他默默握紧了拳头。

[有些伤口需要时间愈合,而有些选择,终将在雪化之时,迎来答案]

上一章 《以暖铭刻,以耿封缄》第四章 以暖铭刻,以耿封缄最新章节 下一章 《以暖铭刻,以耿封缄》第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