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知年。】
陈知年……原来神秘人叫这个名字。
虽然不知道名字真假,但我可以顺着这个线索查一查。
【好的,小陈。】我打字发送,【既然我们现在达成合作了,那是不是应该给彼此留出私人空间?】
陈知年:【……】
我:【咱俩都是合伙人了,应该支持并维护对方的隐私,对不?】
陈知年看到这条消息,有些想笑,【我什么时候干预过你的私事了?】
我指尖在屏幕上顿了顿,没想到对方竟然这么“理直气壮”。
心安理得到有些厚颜无耻啊。
“那可不好说,万一你哪天突然好奇我今天吃了什么、去哪晃了,这不就越界了?”
发送完没两秒,陈知年的消息弹了出来,尾端还缀着个轻描淡写的句号,带着点漫不经心的拆台:【我对别人的一日三餐,没那么大兴趣。】
我盯着那行字挑了挑眉,带着点不服气的调侃:【现在没兴趣不代表以后没有,提前打个预防针总没错吧?毕竟合伙人之间,“边界感”可是长久合作的基石。】
陈知年的回复还是那副漫不经心的调调:【行,依你。不过,】
后面跟着个转折,带着点轻佻的笑意。
【要是哪天你主动跟我说“今天吃了三次蛋糕”,我可没义务假装没听见。】
我看着三次蛋糕三个字,突然想起有一次自己深夜嘴馋,在朋友圈发过一张堆满巧克力的蛋糕照片,当时……我设置的是仅自己可见。
当时刚好是我和顾远分手不久,心情糟糕的时段。
【别多想,不过是帮你处理后台数据时,弹窗不小心切到了你的朋友圈预览页。】
末尾还补了句:【顺便说句,蛋糕吃多了容易蛀牙,合伙人。】
我捏着手机的力道紧了紧,这哪是不小心,分明是早就把我的设备摸得门清。
可话到嘴边,却变成了带着点气闷的反驳:【要你管,我乐意。】
消息发出去,我才后知后觉有点幼稚。
明明该质问他怎么能随便碰自己的后台数据,最后却只憋出这么句孩子气的反驳。
没几秒,陈知年的消息跳了出来,缀了个浅淡的笑脸符号,透着纵容:【行,你乐意就好。】
顿了顿,又补了条,【但下次嘴馋,别选深夜吃,胃会不舒服。】
我盯着那行字,脑海中浮现出分手那晚,自己坐在地板上对着蛋糕哭的画面。
朋友圈文案写了又删,最后只发了张蛋糕照片,连配文都没有,甚至还设了仅自己可见。
他连这个都知道?心里莫名窜起股复杂的情绪,有点气他的越界,又有点说不清的别扭。
犹豫了半分钟,我还是敲了行字发过去,【知道了,啰嗦。】
屏幕暗了又被我反复按亮,陈知年的对话框始终没有回复。
指尖无意识划到朋友圈发的蛋糕照片,忽然瞥见评论区有一条仅我可见的留言:
“那天该我哄你,却让你攥着委屈许久,是我不好。”
回复时间是一周前。
我发完朋友圈后的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