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珠契合4
---
#第四章
周六早晨,朱志鑫站在厨房里搅拌着砂锅里的皮蛋瘦肉粥,香气弥漫在整个一楼。自从刘耀文易感期那件事后,两人的关系微妙地缓和了。虽然仍保持着表面的距离,但至少早餐不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
手机震动起来,朱志鑫擦了擦手,看到屏幕上显示"林煜"的名字。
"这么早?"他接起电话。
"紧急求救!"林煜的声音透着慌乱,"儿童福利院那边临时需要一批音乐器材,我今天要陪客户去录音棚,你能不能帮我去一趟?就在西郊阳光福利院。"
朱志鑫皱眉:"我记得你说过不再接那边的志愿工作了?"
"这次不一样,是给聋哑儿童的音乐治疗项目。"林煜的语气变得柔软,"你知道我对这种项目没有抵抗力。"
朱志鑫叹了口气:"地址发我,我一小时后到。"
挂断电话,他看了看时间。刘耀文通常八点起床,现在才七点十分。朱志鑫快速写了个便条贴在冰箱上:「临时有事外出,早餐在锅里保温。——Z」
西郊阳光福利院比朱志鑫想象的还要偏远。出租车在一栋略显陈旧的五层建筑前停下,门口挂着"阳光特殊儿童关爱中心"的牌子。
"朱先生?"一位中年女性在门口迎接他,"我是院长李梅,林煜跟我说您会来。"
朱志鑫微笑点头:"器材在哪里?我需要做什么?"
"都在活动室,主要是调试一下设备,再教我们的老师基本操作。"李院长领着他往里走,"真的太感谢了,这个项目对我们院的聋哑儿童非常重要。"
穿过走廊时,朱志鑫注意到墙上挂着一排照片,大多是捐赠仪式和孩子们的活动照。其中一张引起了他的注意——照片上的捐赠者只拍到一个侧影,但那轮廓莫名熟悉。
"这位是..."朱志鑫停下脚步。
李院长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哦,那是我们最大的匿名捐赠人,从十年前就开始资助院里了。从不露面,每次都是通过助理转账或送物资来。我们只知道姓刘,连正脸照都没有。"
朱志鑫的心跳突然加速。那个侧影的肩膀线条,那微微低头的姿态...不可能这么巧。
活动室里,一群孩子正在老师的带领下做游戏。朱志鑫花了两个小时调试设备,又简单培训了几位老师如何使用这些专业音乐治疗器材。
"朱先生懂的真多。"一位年轻老师敬佩地说。
朱志鑫笑了笑:"大学时选修过音乐治疗相关课程。"他看了看时间,"我该走了,如果有任何问题,可以随时联系林煜或者我。"
离开前,他鬼使神差地又看了一眼那张照片。越看越像...但刘耀文怎么会和这种地方有关系?那个在商场上冷酷无情的Alpha,那个连早餐都要保持距离的联姻对象...
回到家时已近中午。朱志鑫推开门,意外地发现刘耀文坐在客厅沙发上,面前摊开着几份文件。
"回来了?"刘耀文头也不抬地问道。
"嗯。"朱志鑫脱下外套,"早餐吃了吗?"
"吃了,谢谢。"刘耀文终于抬起头,"福利院怎么样?"
朱志鑫的手僵在半空:"你怎么知道..."
"便条上写着'西郊阳光福利院紧急需求'。"刘耀文指了指茶几上的纸条,"你出门太急,把它和早餐便条一起贴在冰箱上了。"
朱志鑫这才想起自己随手记下的地址。他仔细观察刘耀文的表情,但那张棱角分明的脸上看不出任何异常。
"挺好的,帮他们调试了一些音乐治疗设备。"朱志鑫试探性地补充,"那里环境不错,孩子们也很可爱。墙上还看到一张捐赠者照片,院长说是位长期匿名捐赠的刘先生..."
刘耀文的钢笔在纸上顿了一下,墨水晕开一个小点。"是吗。"他淡淡地回应,然后转移话题,"下午我要去公司一趟,晚上可能晚回来。"
朱志鑫识趣地没有追问,但心中的猜测更加确定了。那个神秘的捐赠人就是刘耀文。这个发现让他胸口泛起一阵奇异的温暖。
周一早晨,刘耀文刚进办公室,林助理就匆匆跟了进来。
"刘总,出问题了。城东那块地的竞标方案泄露了,现在网上都在传我们的报价和设计图。"
刘耀文脸色一沉:"什么时候的事?"
"凌晨三点左右爆出来的。技术部正在追踪泄露源,但已经有不少媒体打电话来问了。"林助理递过平板电脑,"更糟的是,竞争对手华润地产刚刚宣布今天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内容疑似与这次泄密有关。"
刘耀文快速浏览着屏幕上的内容,眉头越皱越紧。这次竞标对刘氏集团至关重要,前期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如果因为泄密而失败,不仅损失惨重,还会严重影响公司声誉。
"通知高管九点紧急会议,让公关部准备声明,技术部继续追查泄密源。"刘耀文果断下令,"另外,联系一下王总,探探口风。"
整个上午,刘氏集团气氛紧张得像拉满的弓。会议室里,高管们争论不休,却拿不出有效对策。竞争对手明显有备而来,提前泄露的信息已经让刘氏陷入被动。
中午休息时,刘耀文回到办公室,发现朱志鑫坐在等候区。
"你怎么来了?"他有些意外。
朱志鑫站起来:"看到新闻了,想来看看有什么能帮忙的。"他递过一个保温盒,"顺便带点吃的给你。"
刘耀文这才意识到自己从早上到现在滴水未进。他接过保温盒,突然想起什么:"你大学时是不是参加过国际商业案例分析大赛?冠军团队?"
朱志鑫愣了一下:"你怎么知道?"
"先别管这个。"刘耀文拉着他走进办公室,关上门,"我们现在的情况是..."他简洁明了地说明了泄密事件和面临的困境。
朱志鑫听完,沉思片刻:"其实...这未必全是坏事。"
刘耀文挑眉:"怎么说?"
"泄密的内容我看过了,主要是报价和基础设计。"朱志鑫的眼睛闪烁着敏锐的光芒,"但你们的核心竞争力不在这两方面,对吗?"
刘耀文点头:"是可持续建筑技术和后期社区运营方案。"
"那就把焦点转移到这些上面。"朱志鑫拿出手机快速操作了几下,递给刘耀文,"我刚查了华润的发布会场地,他们租的是会展中心A厅,能容纳500人。但B厅还空着,距离发布会只有四小时..."
刘耀文眼睛一亮:"我们抢先开发布会?"
"不,是同时开。"朱志鑫的嘴角扬起一抹狡黠的笑,"他们讲泄密,我们讲创新。媒体都喜欢冲突性报道,两家同时开发布会本身就是新闻。只要我们的内容够硬核,就能把危机变成宣传机会。"
刘耀文盯着朱志鑫看了几秒,突然拿起内线电话:"林助理,立刻联系会展中心B厅,然后通知公关部全部过来,我们有新计划。"
下午三点,会展中心出现了戏剧性一幕。华润地产在A厅按计划召开发布会,指责刘氏集团内部管理混乱导致商业机密泄露。而一墙之隔的B厅,刘氏集团却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未来城市创新技术展示会",重点介绍城东项目将应用的环保技术和智能社区方案。
正如朱志鑫所料,媒体被这场"擂台赛"吸引,大部分记者甚至两头跑着采访。最终,华润的指控被淹没在刘氏炫目的技术展示中,舆论风向完全逆转。
晚上八点,庆功宴在公司附近的餐厅举行。刘耀文举杯向团队致谢,特别强调了朱志鑫的关键建议。众人鼓掌时,朱志鑫却不好意思地低头抿了口果汁。
"没想到朱先生这么懂商业策略。"林助理敬佩地说,"刘总好福气啊。"
刘耀文看了朱志鑫一眼,嘴角微扬:"确实是我的幸运。"
回程的车上,朱志鑫好奇地问:"你还没告诉我,怎么知道我参加过那个比赛的?"
刘耀文目视前方:"联姻前的背景调查。你的简历很...引人注目。"
"所以你早就知道我的专业背景?"朱志鑫有些惊讶,"那为什么还..."
"以为你只是个花瓶Omega?"刘耀文自嘲地笑了笑,"是我的偏见。抱歉。"
朱志鑫没想到会听到刘耀文道歉,一时不知如何回应。沉默片刻后,他换了个话题:"那个福利院...是你资助的吧?"
刘耀文的手指在方向盘上收紧了一下:"嗯。"
"多久了?"
"十年零四个月。"刘耀文的声音很轻,"我母亲去世前最后住过的区,那里有她常去的一家孤儿院。"
朱志鑫心头一震。刘耀文母亲早逝是公开的信息,但没人提过细节。"她一定是个善良的人。"他轻声说。
刘耀文没有回应,但紧绷的侧脸线条柔和了些许。
回到家,朱志鑫刚换好拖鞋,刘耀文就从书房拿出一个精致的纸袋递给他。
"这是...?"朱志鑫疑惑地接过。
"上周路过唱片店看到的。"刘耀文故作随意地说,"记得你提过喜欢这个钢琴家。"
朱志鑫打开纸袋,里面是波兰钢琴家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的限量版黑胶唱片,正是他寻觅已久的那张肖邦全集。他抬起头,眼中闪烁着难以置信的光芒:"这...这很难买的,你怎么..."
"恰好有渠道。"刘耀文移开视线,"算是谢谢你今天的帮助。"
朱志鑫捧着唱片,胸口涌起一股暖流。他没想到刘耀文会记得他随口提过的喜好,更没想到对方会特意去寻找这张稀有唱片。
"谢谢,我很喜欢。"他真诚地说。
刘耀文点点头,转身走向书房,却又停下脚步:"对了,明天晚上有空吗?有个古典音乐会,朋友送了两张票。"
朱志鑫眨了眨眼:"就我们两个?"
"嗯。"刘耀文的声音有些不自然,"如果你不想去..."
"我想去。"朱志鑫迅速回答,然后为自己的急切感到些许尴尬,"我是说...谢谢邀请。"
刘耀文嘴角微微上扬:"明天七点出发。"
夜深了,朱志鑫却辗转难眠。他轻手轻脚地起床,从衣柜深处搬出一个纸箱。箱子里是他学生时代的宝贝——作曲笔记、演出照片、获奖证书...还有一张被摩挲得有些发皱的音乐学院录取通知书。
他的指尖轻轻抚过那些纸张,眼中闪过一丝怀念。手机突然震动,是林煜发来的消息:「今天见到你的Alpha了?他认出你了吗?」
朱志鑫回复:「没有,他根本不知道那件事。」
放下手机,他看向窗外的月光。十年前那个雨夜,当年轻的刘耀文把伞递给在琴房外躲雨的他时,他绝不会想到命运会以这样的方式将他们再次联系在一起。
---